“何年挂瓶锡”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何年挂瓶锡”出自哪首诗?

答案:何年挂瓶锡”出自: 宋代 苏轼 《送小本禅师赴法云》,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hé nián guà píng xī ,诗句平仄: 平平仄平仄

问题2:“何年挂瓶锡”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何年挂瓶锡”的上一句是: 珠泉有旧约 , 诗句拼音为: zhū quán yǒu jiù yuē ,诗句平仄: 平平仄平仄

问题3:“何年挂瓶锡”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何年挂瓶锡”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何年挂瓶锡”全诗

送小本禅师赴法云 (sòng xiǎo běn chán shī fù fǎ yún)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寓形天宇内,出处会有役。
澹然都无营,百年何由毕。
山林等忧患,轩冕亦戏剧。
我未即归休,师宁便安逸。
王城满豪杰,议论纷黑白。
圣谛第一义,对面谁不识。
师来亦何事,孤月挂空碧。
是身如浮云,安得限南北。
出岫本无心,既雨归亦得。
珠泉有旧约,何年挂瓶锡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
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yù xíng tiān yǔ nèi , chū chù huì yǒu yì 。
dàn rán dōu wú yíng , bǎi nián hé yóu bì 。
shān lín děng yōu huàn , xuān miǎn yì xì jù 。
wǒ wèi jí guī xiū , shī níng biàn ān yì 。
wáng chéng mǎn háo jié , yì lùn fēn hēi bái 。
shèng dì dì yī yì , duì miàn shuí bù shí 。
shī lái yì hé shì , gū yuè guà kōng bì 。
shì shēn rú fú yún , ān dé xiàn nán běi 。
chū xiù běn wú xīn , jì yǔ guī yì dé 。
zhū quán yǒu jiù yuē , hé nián guà píng xī 。

“何年挂瓶锡”繁体原文

送小本禪師赴法雲

寓形天宇內,出處會有役。
澹然都無營,百年何由畢。
山林等憂患,軒冕亦戲劇。
我未即歸休,師寧便安逸。
王城滿豪傑,議論紛黑白。
聖諦第一義,對面誰不識。
師來亦何事,孤月挂空碧。
是身如浮雲,安得限南北。
出岫本無心,既雨歸亦得。
珠泉有舊約,何年挂瓶錫。

“何年挂瓶锡”韵律对照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寓形天宇内,出处会有役。

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
澹然都无营,百年何由毕。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
山林等忧患,轩冕亦戏剧。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我未即归休,师宁便安逸。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
王城满豪杰,议论纷黑白。

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圣谛第一义,对面谁不识。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
师来亦何事,孤月挂空碧。

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
是身如浮云,安得限南北。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出岫本无心,既雨归亦得。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珠泉有旧约,何年挂瓶锡。

“何年挂瓶锡”全诗注音

yù xíng tiān yǔ nèi , chū chù huì yǒu yì 。

寓形天宇内,出处会有役。

dàn rán dōu wú yíng , bǎi nián hé yóu bì 。

澹然都无营,百年何由毕。

shān lín děng yōu huàn , xuān miǎn yì xì jù 。

山林等忧患,轩冕亦戏剧。

wǒ wèi jí guī xiū , shī níng biàn ān yì 。

我未即归休,师宁便安逸。

wáng chéng mǎn háo jié , yì lùn fēn hēi bái 。

王城满豪杰,议论纷黑白。

shèng dì dì yī yì , duì miàn shuí bù shí 。

圣谛第一义,对面谁不识。

shī lái yì hé shì , gū yuè guà kōng bì 。

师来亦何事,孤月挂空碧。

shì shēn rú fú yún , ān dé xiàn nán běi 。

是身如浮云,安得限南北。

chū xiù běn wú xīn , jì yǔ guī yì dé 。

出岫本无心,既雨归亦得。

zhū quán yǒu jiù yuē , hé nián guà píng xī 。

珠泉有旧约,何年挂瓶锡。

“何年挂瓶锡”全诗翻译

译文:
寓形于天宇之内,处处皆有各自的职责与使命。
平静从容,毫无私心计谋,但百年光阴究竟何时才能完成呢?
山林中忧患等待着,皇帝的盛况也只是戏剧一场。
我还未归去,师傅却早已安逸地度日。
王城中聚集着众多豪杰,议论纷纷,黑白善恶各有争议。
尊崇的真理为第一要义,对面的谁能不明白呢?
师傅来了,又有何事情需要他去做呢?孤月挂在空碧之中。
这个身躯如同浮云,怎能被局限在南北之间?
本无心于出岫,而终因雨水归来。
珠泉有着久远的约定,不知何时才能再次挂上玉瓶呢。

总结:全文:在天地间,每个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责任。时光流逝,百年光阴如何能被完全用于实现理想?山林中有困扰和忧虑,而君王的权谋也不过是一场戏剧。主人公还未归去,而师傅已经过上了安逸的生活。在王城中,众多英雄豪杰聚集,对于善恶黑白议论纷纷。尊崇的真理是最重要的,谁不明白这一点呢?师傅来了,但并无具体任务,孤月高挂空中。身躯犹如浮云,怎能被局限于南北之间?虽然最初无意出岫,却因雨水归来。珠泉与主人公有着久远的约定,但不知何时能再次挂上玉瓶。

“何年挂瓶锡”总结赏析

赏析:: 此诗《送小本禅师赴法云》表达了苏轼对禅师出家修行的祝愿和对禅宗理念的赞颂。诗人以豪放、豁达的心境,描述禅师在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尘世的道路上的坚定信仰。
诗首以"寓形天宇内"开篇,寓意禅师超越尘世,置身于宇宙之中。"出处会有役"表示他将追寻真理的道路充满挑战。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禅师离世俗生活的选择的理解和敬意,认为超脱尘世是不易的,即便如此,也是值得推崇的。"山林等忧患,轩冕亦戏剧"一句揭示了尘世与修行的对比,呼应了出世修道的选择。
诗中抒发了对禅修境界的仰慕和对修行者精神境界的赞美。"我未即归休,师宁便安逸"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尚未追求内心平静的自责,以及对禅师能达到超然境界的敬佩。接着描述了师徒的随遇而安,以及禅修者面对尘世名利的淡然态度。"王城满豪杰,议论纷黑白"表现了世间纷争,与出世修行的对比。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佛法的推崇,强调其超越世俗的至高地位。"圣谛第一义,对面谁不识"让人感受到佛法至高无上的价值。最后的"珠泉有旧约,何年挂瓶锡"表现了禅修者对精神家园的向往,以及对佛法传承的尊重和期待。
标签: 佛教思想、人生哲理、禅修之道

“何年挂瓶锡”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何年挂瓶锡”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