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多卒自困”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求多卒自困”出自哪首诗?

答案:求多卒自困”出自: 宋代 王安石 《寓言六首 其二》,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qiú duō zú zì kùn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仄

问题2:“求多卒自困”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求多卒自困”的上一句是: 所欲势万钧 , 诗句拼音为: suǒ yù shì wàn jūn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仄

问题3:“求多卒自困”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求多卒自困”的下一句是: 余祸及生民 , 诗句拼音为: yú huò jí shēng mín ,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求多卒自困”全诗

寓言六首 其二 (yù yán liù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王安石

小夫谨利害,不讲义与仁。
读书疑夷齐,古岂有此人。
其才一莛芒,所欲势万钧。
求多卒自困,余祸及生民。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仄○平,仄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xiǎo fū jǐn lì hài , bù jiǎng yì yǔ rén 。
dú shū yí yí qí , gǔ qǐ yǒu cǐ rén 。
qí cái yī tíng máng , suǒ yù shì wàn jūn 。
qiú duō zú zì kùn , yú huò jí shēng mín 。

“求多卒自困”繁体原文

寓言六首 其二

小夫謹利害,不講義與仁。
讀書疑夷齊,古豈有此人。
其才一莛芒,所欲勢萬鈞。
求多卒自困,餘禍及生民。

“求多卒自困”韵律对照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
小夫谨利害,不讲义与仁。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读书疑夷齐,古岂有此人。

○平仄○平,仄仄仄仄平。
其才一莛芒,所欲势万钧。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求多卒自困,余祸及生民。

“求多卒自困”全诗注音

xiǎo fū jǐn lì hài , bù jiǎng yì yǔ rén 。

小夫谨利害,不讲义与仁。

dú shū yí yí qí , gǔ qǐ yǒu cǐ rén 。

读书疑夷齐,古岂有此人。

qí cái yī tíng máng , suǒ yù shì wàn jūn 。

其才一莛芒,所欲势万钧。

qiú duō zú zì kùn , yú huò jí shēng mín 。

求多卒自困,余祸及生民。

“求多卒自困”全诗翻译

译文:
小夫谨慎精明,不讲究义和仁。读书怀疑古今学说是否相符,古代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人。他的才能像一根尖锐的草芒,他的意图势力强大,想要力量万钧。追求过多最终导致自身陷入困境,而我也将灾祸波及百姓。

全文

总结:

这段古文描写了一个小夫的个性特点和所采取的行为,他并不重视道义和仁爱之道。在学术方面,他对传统学说抱有怀疑,认为古代不存在这样的杰出人物。他自负才能,追求权势,却因为欲望过多而陷入困境,最终导致了灾祸波及百姓。

“求多卒自困”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王安石的《寓言六首 其二》之一,通过寓言的方式表达了一种关于个人行为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中首先描绘了一个小夫,他只追求个人的私利,不关心正义和仁爱。这种行为被批评为不道德,缺乏社会良知。
接着诗中提到读书的问题,强调了小夫的狭隘和无知。他怀疑甚至否定古代有过这样的人物,暗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和对历史的无知。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一莛芒”和“所欲势万钧”的形象描绘了小夫的野心和欲望,他渴望拥有巨大的权势和财富。然而,他的贪欲最终导致了自身的困境,并且对生民造成了祸害。
整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寓意着人们应该注重道德和仁爱,不应只追求个人私利,否则会自食其果,给社会带来灾难。

“求多卒自困”诗句作者王安石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佑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锺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後改封荆。哲宗元佑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更多...

“求多卒自困”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