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分笋不论斤”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且看分笋不论斤”出自哪首诗?

答案:且看分笋不论斤”出自: 宋代 周紫芝 《刘主簿许饷苦笋未至 其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qiě kàn fēn sǔn bù lùn jīn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问题2:“且看分笋不论斤”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且看分笋不论斤”的上一句是: 未敢烦君便指囷 , 诗句拼音为:wèi gǎn fán jūn biàn zhǐ qūn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问题3:“且看分笋不论斤”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且看分笋不论斤”的下一句是: 此君自是盘中虎 , 诗句拼音为: cǐ jūn zì shì pán zhōng hǔ ,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且看分笋不论斤”全诗

刘主簿许饷苦笋未至 其二 (liú zhǔ bó xǔ xiǎng kǔ sǔn wèi zhì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周紫芝

未敢烦君便指囷,且看分笋不论斤
此君自是盘中虎,空想斑斑箸下文。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wèi gǎn fán jūn biàn zhǐ qūn , qiě kàn fēn sǔn bù lùn jīn 。
cǐ jūn zì shì pán zhōng hǔ , kōng xiǎng bān bān zhù xià wén 。

“且看分笋不论斤”繁体原文

劉主簿許餉苦筍未至 其二

未敢煩君便指囷,且看分筍不論斤。
此君自是盤中虎,空想斑斑箸下文。

“且看分笋不论斤”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未敢烦君便指囷,且看分笋不论斤。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君自是盘中虎,空想斑斑箸下文。

“且看分笋不论斤”全诗注音

wèi gǎn fán jūn biàn zhǐ qūn , qiě kàn fēn sǔn bù lùn jīn 。

未敢烦君便指囷,且看分笋不论斤。

cǐ jūn zì shì pán zhōng hǔ , kōng xiǎng bān bān zhù xià wén 。

此君自是盘中虎,空想斑斑箸下文。

“且看分笋不论斤”全诗翻译

译文:
我不敢打扰您,便指给您看囷(竹篮),让您看分笋不论斤。
这位朋友自视甚高,以为自己是盘中的猛虎,想象着箸下品尝的美味。
总结: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自视甚高、自命不凡的态度,但实际上只是一厢情愿,自我陶醉而已。

“且看分笋不论斤”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刘主簿许饷苦笋未至 其二》由周紫芝创作,表达了一种深刻的社会讽刺和寓意。诗人以一种幽默而讽刺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有关苦笋的故事。
首句"未敢烦君便指囷"意指作者不敢去打扰刘主簿,他只是要看一下苦笋的分量,而不关心它的价值。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谦虚和不想占用他人时间的态度。
接下来的"且看分笋不论斤"说明了诗人只是想看一看苦笋的质量,而不在意它的重量或价值。这里作者用“不论斤”来表达他对苦笋的不重视,而更在意它的味道和质地。
在第三句"此君自是盘中虎,空想斑斑箸下文"中,诗人通过“盘中虎”来形容刘主簿,意指他在自己的碟子里是一只凶猛的虎,但在箸下却不过是食物而已。这种比喻暗示了社会中一些人虚伪的本质,表面上强调自己的地位和价值,但实际上却空有虚名。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幽默的方式讽刺了社会上一些人的虚伪和过分重视物质的行为,同时也强调了诗人对简单和谦虚生活的向往。

“且看分笋不论斤”诗句作者周紫芝介绍:

周紫芝(一○八二~?),字少隐,号竹坡居士、静观老人、蝇馆主人,宣城(今属安徽)人。早年两次赴礼部试,不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曾应诏上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以廷对第三释褐(《宋史翼》卷二七)时年六十一(本集卷二《闷题》注“壬戌岁始得官,时年六十一”)。十五年,以右迪功郎爲尚书礼、兵部架阁(本集卷六一《尚书六部架阁》)。十七年爲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兼权实录院检讨(同上书《实录院种木》)。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同上书《妙香寮》)。秩满定居九江,约卒于绍兴末,年近八十。紫芝爲诗推崇梅尧臣、苏轼,强调当先严格律然後及句法,爲苏黄门庭後劲。但因集中多有谄谀秦桧父子之诗,被四库馆臣斥爲“老而无耻,贻玷汗青”。有集七十卷,取黄庭坚“文章直是太仓一稊米耳”语,命爲《太仓稊米集》,又有《竹坡诗话》一卷传世。事见本集卷首宋陈天麟序。 周紫芝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太仓稊米集》文字最爲整饬,故用爲底本。参校清叶德辉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明抄校,藏上海图书馆)、清金氏文珍楼抄本(简称金本,藏上海图书馆)、清徐时栋跋抄本(简称徐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等。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更多...

“且看分笋不论斤”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