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遗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先生遗民”出自哪首诗?

答案:先生遗民”出自: 宋代 苏轼 《美哉一首送韦城主簿欧阳君》, 诗句拼音为: xiān shēng yí mín

问题2:“先生遗民”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先生遗民”的上一句是: 尚克似之 , 诗句拼音为: shàng kè sì zhī

问题3:“先生遗民”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先生遗民”的下一句是: 之子往字 , 诗句拼音为: zhī zǐ wǎng zì ,诗句平仄:平仄仄仄

“先生遗民”全诗

美哉一首送韦城主簿欧阳君 (měi zāi yī shǒu sòng wéi chéng zhǔ bó ōu yáng jūn)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美哉水,洋洋乎。
我怀先生,送之子于城隅。
洋洋乎,美哉水。
我送之子,至於新渡。
念彼嵩雒,眷焉西顾。
之子于迈,至於白马。
白马旧邦,其构维新。
邦人流涕,画舫之孙。
相其口髯,尚克似之。
先生遗民,之子往字。

仄平仄,平平平。
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
平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

měi zāi shuǐ , yáng yáng hū 。
wǒ huái xiān shēng , sòng zhī zǐ yú chéng yú 。
yáng yáng hū , měi zāi shuǐ 。
wǒ sòng zhī zǐ , zhì wū xīn dù 。
niàn bǐ sōng luò , juàn yān xī gù 。
zhī zǐ yú mài , zhì wū bái mǎ 。
bái mǎ jiù bāng , qí gòu wéi xīn 。
bāng rén liú tì , huà fǎng zhī sūn 。
xiāng qí kǒu rán , shàng kè sì zhī 。
xiān shēng yí mín , zhī zǐ wǎng zì 。

“先生遗民”繁体原文

美哉一首送韋城主簿歐陽君

美哉水,洋洋乎。
我懷先生,送之子于城隅。
洋洋乎,美哉水。
我送之子,至於新渡。
念彼嵩雒,眷焉西顧。
之子于邁,至於白馬。
白馬舊邦,其構維新。
邦人流涕,畫舫之孫。
相其口髯,尚克似之。
先生遺民,之子往字。

“先生遗民”全诗注音

měi zāi shuǐ , yáng yáng hū 。

美哉水,洋洋乎。

wǒ huái xiān shēng , sòng zhī zǐ yú chéng yú 。

我怀先生,送之子于城隅。

yáng yáng hū , měi zāi shuǐ 。

洋洋乎,美哉水。

wǒ sòng zhī zǐ , zhì wū xīn dù 。

我送之子,至於新渡。

niàn bǐ sōng luò , juàn yān xī gù 。

念彼嵩雒,眷焉西顾。

zhī zǐ yú mài , zhì wū bái mǎ 。

之子于迈,至於白马。

bái mǎ jiù bāng , qí gòu wéi xīn 。

白马旧邦,其构维新。

bāng rén liú tì , huà fǎng zhī sūn 。

邦人流涕,画舫之孙。

xiāng qí kǒu rán , shàng kè sì zhī 。

相其口髯,尚克似之。

xiān shēng yí mín , zhī zǐ wǎng zì 。

先生遗民,之子往字。

“先生遗民”全诗翻译

译文:
水真美啊,它一派宽广气势磅礴的样子。
我怀念着先生,送他的孩子去城角。
一派宽广气势磅礴啊,水真美。
我送那孩子,一直到新的渡口。
想起了嵩山和洛阳,依依不舍地望向西方。
那孩子走过山岭,来到白马镇。
白马这旧的国家,如今正在建构新的局面。
国中的人们流泪,画舫(指古代的一种船)上的孙子啊。
看他的嘴巴和胡须,还真有点像先生。
先生留下遗民,那孩子去继承了先生的志业。
全文概述:文中表达了作者怀念先生和送他的弟子去从事使命的情感。他欣赏美丽的水景,并以洋洋乎的词语来形容。他送弟子离开,途中想起了嵩山和洛阳,眷恋地回顾过去。最后,他称赞那位弟子在白马镇有着新的作为,承继了先生的遗志。

“先生遗民”总结赏析

赏析::
这首诗《美哉一首送韦城主簿欧阳君》是苏轼的作品,描写了诗人怀念送别友人的情景,以及对友人前程的祝愿。全诗以美丽的水景为背景,表达了友情之深和送别之情。
首先,诗人以“美哉水,洋洋乎”开篇,展示了美丽的水景,水流洋洋自得,与送别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欧阳君的怀念,将他送至城隅,流露出深厚的友情。
随后,诗人将情景转移到新渡,回忆起韦城的嵩雒山,以及欧阳君前行的场景。这些地名和景物增强了诗意的深度,使读者感受到时光流转和离别之苦。
诗中还描述了白马,旧邦改造成新的邦国,邦人流涕送别,画舫之孙相似于送行,生动地表现了送别场面。而“相其口髯,尚克似之”则突出了友人的品格和仪容。
最后两句“先生遗民,之子往字”则表达了友人的使命和前程,以及诗人对其的祝愿。
标签: 抒情,送别,自然景物

“先生遗民”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先生遗民”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