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明灭乱流中”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夕阳明灭乱流中”出自哪首诗?

答案:夕阳明灭乱流中”出自: 唐代 韦应物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xī yáng míng miè luàn liú zhōng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夕阳明灭乱流中”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夕阳明灭乱流中”的上一句是: 寒树依微远天外 , 诗句拼音为: hán shù yī wēi yuǎn tiān wài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3:“夕阳明灭乱流中”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夕阳明灭乱流中”的下一句是: 孤村几岁临伊岸 , 诗句拼音为: gū cūn jǐ suì lín yī àn ,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夕阳明灭乱流中”全诗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zì gǒng luò zhōu xíng rù huáng hé jí shì jì fǔ xiàn liáo yǒu)

朝代:唐    作者: 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鴈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jiá shuǐ cāng shān lù xiàng dōng , dōng nán shān huō dà hé tōng 。
hán shù yī wēi yuǎn tiān wài , xī yáng míng miè luàn liú zhōng 。
gū cūn jǐ suì lín yī àn , yī yàn chū qíng xià shuò fēng 。
wèi bào luò qiáo yóu huàn lǚ , piān zhōu bù xì yǔ xīn tóng 。

“夕阳明灭乱流中”繁体原文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

夾水蒼山路向東,東南山豁大河通。
寒樹依微遠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
孤村幾歲臨伊岸,一鴈初晴下朔風。
爲報洛橋遊宦侶,扁舟不繫與心同。

“夕阳明灭乱流中”韵律对照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鴈初晴下朔风。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夕阳明灭乱流中”全诗注音

jiá shuǐ cāng shān lù xiàng dōng , dōng nán shān huō dà hé tōng 。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hán shù yī wēi yuǎn tiān wài , xī yáng míng miè luàn liú zhōng 。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gū cūn jǐ suì lín yī àn , yī yàn chū qíng xià shuò fēng 。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鴈初晴下朔风。

wèi bào luò qiáo yóu huàn lǚ , piān zhōu bù xì yǔ xīn tóng 。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夕阳明灭乱流中”全诗翻译

译文:
两岸青山夹着洛水,船顺水向东航行,东南方向的山谷开阔,洛水与黄河相通。
稀疏的树木远在天边隐约可见,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暗忽明。
想起了几年前出现在伊河边的孤零零村落,眼前是雨霁初晴,一只孤雁在朔风中向南方飞去。
我要告诉在洛桥漫游的作官的朋友,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随波逐流。

注释:
①巩:今河南巩县。洛:洛水。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五河南府巩县:“黄河,西自偃师县界流入。洛水,东经洛口,即升谷,北对琅鄂渚入河,谓之洛口。”这里的巩洛,即是指巩县洛河注入黄河处。
②豁:大洞,此指两山交界处的深谷。大河:指黄河。
③依微:依稀,因距离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样子。
④乱流:指众多的河流。
⑤伊岸:伊水畔。《水经注·伊水》:“伊水出南阳县西蔓渠山,又东北至洛阳县南,北入于洛。”
⑥此句系化鲍照诗《日落望江寄荀丞》:“惟见独飞鸟,千里一扬音。推其感物情,则知游子心。”
⑦洛桥:洛阳洛河上之天津桥。游宦侣:在外地作官的朋友。
⑧扁舟:小船。《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舟,虚而遨游者也。”


“夕阳明灭乱流中”总结赏析

赏析:

  首联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逗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之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颔联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树已逢秋,人焉得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想起岁月不居,壮志蹉跎,这将何以为怀。这中间不仅极其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也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其表现手法真是高明之至。

  颈联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落中所见到的景象。粗粗一读,仿佛棼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细细品味,入深感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霈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即主簿的孤独、萧索的生活境遇;“暮茎雨”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秋,又关合府下联之夕逢归,“远来舟”逗引出蓉下联的“逢归客”。真乃细针密线、友情景交融之佳句。

  尾联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依然不忘旧情,仍然热情接待。诗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会面以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诗外,让读者自己去想象了。

  通观全篇,全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在逢遇一类题材的作品中,是独具一格的。

  这诗写景物有情思,有寄托,重在兴会标举,传神写意。洛水途中,诗人仿佛在赏景,实则心不在焉,沉于思虑。黄河的开阔景象,似乎惊觉了诗人,使他豁然开通,眺望起来。然而他看到的景象,却使他更为无奈而忧伤。遥望前景,萧瑟渺茫:昔日伊水孤村,显示出人民经历过多么深重的灾难;朔风一雁,恰似诗人只身东下赴任,知时而奋飞,济世于无望。于是他想起了朋友们的鼓励和期望,感到悲慨而疚愧,觉得自己终究是个无所求的无能者,济世之情,奋斗之志,都难以实现。这就是此诗的景中情,画外意。


创作背景:

  韦应物于大历八年(773)秋冬之间,曾南下江淮,准备到广陵(今江苏扬州)去谋事。在广陵盘桓了八九个月,一事无成,于大历九年(774)秋天,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北归,在淮水边上遇见了过去在洛阳耐的同僚李主簿,写下了这首七律名篇。

“夕阳明灭乱流中”诗句作者韦应物介绍: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爲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复出爲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生开元二十五年。少以三卫郎事明皇。乾元间爲太学生,始折节读书。永泰中爲洛阳丞。大历间历仕京兆府功曹参军。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公疾辞不就。建中中拜尚书比部员外郎,出爲滁州刺史。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复出爲苏州刺史。约卒於贞元九年。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补诗一首。更多...

“夕阳明灭乱流中”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