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难无往复无还”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路难无往复无还”出自哪首诗?

答案:路难无往复无还”出自: 唐代 傅翕 《行路难二十篇(幷序) 第三章明心相实相》,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lù nán wú wǎng fù wú huán ,诗句平仄:

问题2:“路难无往复无还”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路难无往复无还”的上一句是: 行路难 , 诗句拼音为: xíng lù nán ,诗句平仄:

问题3:“路难无往复无还”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路难无往复无还”的下一句是: 贪嗔不在於内外 , 诗句拼音为: tān chēn bù zài wū nèi wài ,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路难无往复无还”全诗

行路难二十篇(幷序) 第三章明心相实相 (xíng lù nán èr shí piān bìng xù dì sān zhāng míng xīn xiāng shí xiāng)

朝代:唐    作者: 傅翕

君不见心相微细最奇精,非作非缘非色名。
虽复恬然非有相,若凡若圣己之灵。
此灵无形而常应,虽复常应实无形。
心性无来亦无去,缘虑流转实无停。
正觉此之(《宗镜录》卷二九作「觉此」)真常觉,方便鹿苑制尊经。
为度妄想诸邪见,令知寂灭得安甯。
广说菩提与诸行,而此二法即音声。
了达音声处非处,三毒烦恼不亏盈。
又达五阴皆空寂,正慧无生制六情。
於兹六情随念灭,即是真了湼盘城。
行路难,路难无往复无还
贪嗔不在於内外,亦复的不在中间。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jūn bù jiàn xīn xiāng wēi xì zuì qí jīng , fēi zuò fēi yuán fēi sè míng 。
suī fù tián rán fēi yǒu xiāng , ruò fán ruò shèng jǐ zhī líng 。
cǐ líng wú xíng ér cháng yìng , suī fù cháng yìng shí wú xíng 。
xīn xìng wú lái yì wú qù , yuán lǜ liú zhuǎn shí wú tíng 。
zhèng jué cǐ zhī ( 《 zōng jìng lù 》 juàn èr jiǔ zuò 「 jué cǐ 」 ) zhēn cháng jué , fāng biàn lù yuàn zhì zūn jīng 。
wèi dù wàng xiǎng zhū xié jiàn , lìng zhī jì miè dé ān níng 。
guǎng shuō pú tí yǔ zhū xíng , ér cǐ èr fǎ jí yīn shēng 。
le dá yīn shēng chù fēi chù , sān dú fán nǎo bù kuī yíng 。
yòu dá wǔ yīn jiē kōng jì , zhèng huì wú shēng zhì liù qíng 。
wū zī liù qíng suí niàn miè , jí shì zhēn le niè pán chéng 。
xíng lù nán , lù nán wú wǎng fù wú huán 。
tān chēn bù zài wū nèi wài , yì fù de bù zài zhōng jiān 。

“路难无往复无还”繁体原文

行路難二十篇(幷序) 第三章明心相實相

君不見心相微細最奇精,非作非緣非色名。
雖復恬然非有相,若凡若聖己之靈。
此靈無形而常應,雖復常應實無形。
心性無來亦無去,緣慮流轉實無停。
正覺此之(《宗鏡錄》卷二九作「覺此」)真常覺,方便鹿苑制尊經。
爲度妄想諸邪見,令知寂滅得安甯。
廣說菩提與諸行,而此二法即音聲。
了達音聲處非處,三毒煩惱不虧盈。
又達五陰皆空寂,正慧無生制六情。
於茲六情隨念滅,即是真了湼槃城。
行路難,路難無往復無還。
貪嗔不在於內外,亦復的不在中間。

“路难无往复无还”韵律对照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君不见心相微细最奇精,非作非缘非色名。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虽复恬然非有相,若凡若圣己之灵。

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
此灵无形而常应,虽复常应实无形。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心性无来亦无去,缘虑流转实无停。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正觉此之(《宗镜录》卷二九作「觉此」)真常觉,方便鹿苑制尊经。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为度妄想诸邪见,令知寂灭得安甯。

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广说菩提与诸行,而此二法即音声。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了达音声处非处,三毒烦恼不亏盈。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又达五阴皆空寂,正慧无生制六情。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於兹六情随念灭,即是真了湼盘城。

○仄○,??????仄○平仄仄平平。
行路难,路难无往复无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贪嗔不在於内外,亦复的不在中间。

“路难无往复无还”全诗注音

jūn bù jiàn xīn xiāng wēi xì zuì qí jīng , fēi zuò fēi yuán fēi sè míng 。

君不见心相微细最奇精,非作非缘非色名。

suī fù tián rán fēi yǒu xiāng , ruò fán ruò shèng jǐ zhī líng 。

虽复恬然非有相,若凡若圣己之灵。

cǐ líng wú xíng ér cháng yìng , suī fù cháng yìng shí wú xíng 。

此灵无形而常应,虽复常应实无形。

xīn xìng wú lái yì wú qù , yuán lǜ liú zhuǎn shí wú tíng 。

心性无来亦无去,缘虑流转实无停。

zhèng jué cǐ zhī ( 《 zōng jìng lù 》 juàn èr jiǔ zuò 「 jué cǐ 」 ) zhēn cháng jué , fāng biàn lù yuàn zhì zūn jīng 。

正觉此之(《宗镜录》卷二九作「觉此」)真常觉,方便鹿苑制尊经。

wèi dù wàng xiǎng zhū xié jiàn , lìng zhī jì miè dé ān níng 。

为度妄想诸邪见,令知寂灭得安甯。

guǎng shuō pú tí yǔ zhū xíng , ér cǐ èr fǎ jí yīn shēng 。

广说菩提与诸行,而此二法即音声。

le dá yīn shēng chù fēi chù , sān dú fán nǎo bù kuī yíng 。

了达音声处非处,三毒烦恼不亏盈。

yòu dá wǔ yīn jiē kōng jì , zhèng huì wú shēng zhì liù qíng 。

又达五阴皆空寂,正慧无生制六情。

wū zī liù qíng suí niàn miè , jí shì zhēn le niè pán chéng 。

於兹六情随念灭,即是真了湼盘城。

xíng lù nán , lù nán wú wǎng fù wú huán 。

行路难,路难无往复无还。

tān chēn bù zài wū nèi wài , yì fù de bù zài zhōng jiān 。

贪嗔不在於内外,亦复的不在中间。

“路难无往复无还”全诗翻译

译文:
君不见,心灵微妙最为神奇,不受外界环境、缘起和形色名相的影响。虽然它平和安静,却不是具有形状和实质的东西。这种心灵无形,却时刻产生应对。尽管它时刻产生应对,实际上它却无形无体。

心性不是有始有终的,也不受因果的束缚,被无尽的念头和执著不断流转,没有停止的时刻。正确认识这个真常之觉,可以采用「方便鹿苑制尊经」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超度妄想和各种邪见,让人认知寂灭并获得安宁。

广泛阐述菩提和各种行法,而这两种法实际上都是声音。通达声音所在的处处,三毒烦恼不会减少。同时,也通达五蕴皆空寂,正见智慧没有产生和灭亡的限制,能够制伏六种情感。

在这里,六种情感随着念头的消除而灭除,这就是真正了悟湼盘城。行走的路途艰难,道路无法往复、无法回转。贪欲和嗔怒并不在内在或外在,也不在中间。

总结:全文:这篇文章表达了心灵的微妙奇妙之处,它不受外界影响,无形而常应。正确认识心灵真常之觉,可通过方便鹿苑制尊经的方式达成。广泛阐述菩提和各种行法,通达声音处处,智慧制伏情感。念头消除,六情灭除,达到真正的了悟。

“路难无往复无还”总结赏析

赏析:: 这首诗《行路难二十篇(幷序) 第三章明心相实相》由傅翕创作,探讨了心性和实相的深奥之处。诗中通过一系列的描述,表达了内心世界的微妙和真实性,以及如何通过正觉和智慧摆脱妄想和烦恼,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傅翕首先提到心相微细最奇精,强调了心性的微妙和复杂,超越了一切外在的形色和名称。他指出心性是常应的,虽然无形,但却常常应和。心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没有来去之分,但在缘虑的流转中,常常无法停歇。
接下来,诗人提到正觉,这是指觉悟的境界,使人能够超越妄想和邪见,安心于寂灭之中。他提到了菩提和诸行,将二者与音声相联系,强调了达到音声的境界可以超越烦恼,使人心灵不亏盈。
诗人进一步探讨了心性的特性,包括六情的制约和如何达到湼盘城的真了。最后,他以“行路难”作结,表达了修行之路的曲折和艰难,贪嗔不在内外,不在中间,强调了修行者必须超越种种干扰和障碍,坚定走向内心的真实和解脱之路。
标签: 内心探索、觉悟、修行、真实与解脱

“路难无往复无还”诗句作者傅翕介绍:

傅翕,字玄风,一名即灵璨,字德素。俗姓楼,东阳郡乌伤县竹山里人。建武四年生。居婺州双林寺。世称傅大士、双林大士。太建元年卒,年七十三。更多...

“路难无往复无还”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