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全唐诗 >诗词名句 > 竞渡曲 > 招屈亭前水东注

“招屈亭前水东注”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招屈亭前水东注”出自哪首诗?

答案:招屈亭前水东注”出自: 唐代 刘禹锡 《竞渡曲》,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zhāo qū tíng qián shuǐ dōng zhù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

问题2:“招屈亭前水东注”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招屈亭前水东注”的上一句是: 曲终人散空愁暮 , 诗句拼音为: qū zhōng rén sàn kōng chóu mù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

问题3:“招屈亭前水东注”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招屈亭前水东注”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招屈亭前水东注”全诗

竞渡曲 (jìng dù qū)

朝代:唐    作者: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檝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鬛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yuán jiāng wǔ yuè píng dī liú , yì rén xiāng jiāng fú cǎi zhōu 。
líng jūn hé nián gē yǐ yǐ , āi yáo zhèn jí cóng cǐ qǐ 。
yáng fú jī jié léi tián tián , luàn liú qí jìn shēng hōng rán 。
jiāo lóng dé yǔ qí liè dòng , dì dōng yǐn hé xíng yǐng lián 。
cì shǐ lín liú qiān cuì wéi , jiē gān mìng jué fēn xióng cí 。
xiān míng yú yǒng zhēng gǔ wǔ , wèi zhì xián méi yán sè jǔ 。
bǎi shèng běn zì yǒu qián qī , yī fēi yóu lái wú dìng suǒ 。
fēng sú rú kuáng chóng cǐ shí , zòng guān yún wěi jiāng zhī méi 。
cǎi qí jiá àn zhào jiāo shì , luó wà líng bō chéng shuǐ xī 。
qū zhōng rén sàn kōng chóu mù , zhāo qū tíng qián shuǐ dōng zhù 。

“招屈亭前水东注”繁体原文

競渡曲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綵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檝從此起。
楊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鬐鬛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綵旂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

“招屈亭前水东注”韵律对照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檝从此起。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蛟龙得雨鬐鬛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招屈亭前水东注”全诗注音

yuán jiāng wǔ yuè píng dī liú , yì rén xiāng jiāng fú cǎi zhōu 。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líng jūn hé nián gē yǐ yǐ , āi yáo zhèn jí cóng cǐ qǐ 。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檝从此起。

yáng fú jī jié léi tián tián , luàn liú qí jìn shēng hōng rán 。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jiāo lóng dé yǔ qí liè dòng , dì dōng yǐn hé xíng yǐng lián 。

蛟龙得雨鬐鬛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cì shǐ lín liú qiān cuì wéi , jiē gān mìng jué fēn xióng cí 。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xiān míng yú yǒng zhēng gǔ wǔ , wèi zhì xián méi yán sè jǔ 。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bǎi shèng běn zì yǒu qián qī , yī fēi yóu lái wú dìng suǒ 。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fēng sú rú kuáng chóng cǐ shí , zòng guān yún wěi jiāng zhī méi 。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cǎi qí jiá àn zhào jiāo shì , luó wà líng bō chéng shuǐ xī 。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qū zhōng rén sàn kōng chóu mù , zhāo qū tíng qián shuǐ dōng zhù 。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招屈亭前水东注”全诗翻译

译文:
沅江五月,河堤平静,水流平稳。城中的人们一起乘着彩舟游玩。

灵均何年唱过歌曲,哀悼的歌声随着划桨声一同响起。杨桴击节,雷声阵阵,急流汹涌,声势轰然。

蛟龙得到雨水,身上的鬃鬛摇动,螮蝀饮水,它们的身影在河中相互交织。

刺史站在河边,拉开翠绿的帏帐,竖起竿子,命令下去将爵位分给雄鸡和雌鸡。

先鸣的勇士们争先恐后地击鼓鼓舞士气,但有些人还没到战场就已经颜色惶恐。

百战百胜也有它的前奏,而取得胜利则是没有固定的地点,可能随时发生。

风俗习惯就像狂风一般,特别在这个时候更是如此,俯瞰着浓云落在江边。

彩旗在岸边招展,照亮了蛟龙的巢穴,华丽的袜子凌波飘荡,显得欢快嬉戏。

曲调终结,人们散去,空留愁绪,夜幕降临,水流向东流去,注入远方的大江。

全诗写沅江五月,人们在河堤上乘船观景游玩。灵均歌曲哀婉,杨桴击节雷声阵阵,水流湍急。蛟龙得雨,螮蝀饮水,河中景象交相辉映。刺史临流,揭竿命令,将爵位分给雄鸡雌鸡。先鸣勇士们士气高昂,但有些人还未到战场就表现出惊恐。百战百胜需有前奏,胜利并非固定。风俗习惯变幻莫测,纵观江面如云委江之湄。彩旗飘荡,蛟龙巢穴显露,罗袜嬉戏水中。曲终人散,夜幕降临,水流向东奔去,奔向遥远的大江。

“招屈亭前水东注”诗句作者刘禹锡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爲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谿洞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爲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徵入爲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爲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爲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爲十二卷。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爲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谿洞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爲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徵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爲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爲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爲十二卷。更多...

“招屈亭前水东注”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