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毡校尉久无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啮毡校尉久无朋”出自哪首诗?

答案:啮毡校尉久无朋”出自: 宋代 苏轼 《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五绝 其三》,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niè zhān xiào wèi jiǔ wú péng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问题2:“啮毡校尉久无朋”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啮毡校尉久无朋”的上一句是: 漱石先生难可意 , 诗句拼音为:shù shí xiān shēng nán kě yì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问题3:“啮毡校尉久无朋”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啮毡校尉久无朋”的下一句是: 应知客路愁无奈 , 诗句拼音为: yìng zhī kè lù chóu wú nài ,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啮毡校尉久无朋”全诗

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五绝 其三 (cì yùn sūn jù yuán jì lián shuǐ lǐ shèng èr zhù zuò bìng yǐ jiàn jì wǔ jué qí sān)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漱石先生难可意,啮毡校尉久无朋
应知客路愁无奈,故遣吟诗调李陵。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shù shí xiān shēng nán kě yì , niè zhān xiào wèi jiǔ wú péng 。
yìng zhī kè lù chóu wú nài , gù qiǎn yín shī tiáo lǐ líng 。

“啮毡校尉久无朋”繁体原文

次韵孫巨源寄漣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見寄五絕 其三

漱石先生難可意,齧氈校尉久無朋。
應知客路愁無奈,故遣吟詩調李陵。

“啮毡校尉久无朋”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漱石先生难可意,啮毡校尉久无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应知客路愁无奈,故遣吟诗调李陵。

“啮毡校尉久无朋”全诗注音

shù shí xiān shēng nán kě yì , niè zhān xiào wèi jiǔ wú péng 。

漱石先生难可意,啮毡校尉久无朋。

yìng zhī kè lù chóu wú nài , gù qiǎn yín shī tiáo lǐ líng 。

应知客路愁无奈,故遣吟诗调李陵。

“啮毡校尉久无朋”全诗翻译

译文:
漱石先生难以让人心满意足,啮毡校尉久已没有了知己。
应该知道客路上的愁苦难以排解,所以才派遣吟咏诗篇来调遣内心,向李陵学习。

全诗表达了诗人在客路漂泊时的孤独无助之感。漱石先生和啮毡校尉分别指不同的知己或朋友,而诗人则感叹二者皆难以满足他内心的寂寞与空虚。诗人深知客路漂泊的烦恼难以消解,因此将情感寄托于吟咏诗篇,希望通过诗歌与李陵有所共鸣与沟通。整首诗以简洁、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突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孤寂与寂寞。

“啮毡校尉久无朋”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创作的五绝词,以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为题。诗人表现了对友人涟水李盛的思念之情以及他自己对于文学的坚守。
首先,诗中提到的“漱石先生”指的是李盛,他的文才被赞誉为“漱石”,这是对他文学造诣的褒奖。接着,诗中提到“啮毡校尉”,这是指李盛在官场上做事,但是因为政治变故而备受困扰,久无朋友。这一句表达了李盛的遭遇和孤独。
然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友人遭遇的同情,称其“客路愁无奈”,意味着李盛在外客居,面对困境和离散感到无奈。最后两句“故遣吟诗调李陵”,诗人以吟咏诗歌的方式来表达对李盛的慰藉和思念,将他与李陵相提并论,赋予了他高尚的文学地位。

“啮毡校尉久无朋”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啮毡校尉久无朋”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