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全唐诗 >诗词名句 > 九二 > 知意求妙法

“知意求妙法”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知意求妙法”出自哪首诗?

答案:知意求妙法”出自: 唐代 王梵志 《九二》,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zhī yì qiú miào fǎ ,诗句平仄:

问题2:“知意求妙法”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知意求妙法”的上一句是: )善事莫相违 , 诗句拼音为: ) shàn shì mò xiāng wéi ,诗句平仄:

问题3:“知意求妙法”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知意求妙法”的下一句是: 必得见如来 , 诗句拼音为: bì dé jiàn rú lái ,诗句平仄:仄仄

“知意求妙法”全诗

九二 (jiǔ èr)

朝代:唐    作者: 王梵志

恶事惣须弃,(「弃」,伯三六五六、伯四○九四卷作「去」。
)善事莫相违。
知意求妙法,必得见如来。
(按以上为原卷王梵志诗第一卷。
)。

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
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

è shì zǒng xū qì , ( 「 qì 」 , bǎi sān liù wǔ liù 、 bǎi sì ○ jiǔ sì juàn zuò 「 qù 」 。
) shàn shì mò xiāng wéi 。
zhī yì qiú miào fǎ , bì dé jiàn rú lái 。
( àn yǐ shàng wèi yuán juàn wáng fàn zhì shī dì yī juàn 。
) 。

“知意求妙法”繁体原文

九二

惡事惣須棄,(「棄」,伯三六五六、伯四○九四卷作「去」。
)善事莫相違。
知意求妙法,必得見如來。
(按以上爲原卷王梵志詩第一卷。
)。

“知意求妙法”韵律对照

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恶事惣须弃,(「弃」,伯三六五六、伯四○九四卷作「去」。

?仄仄仄○平。
)善事莫相违。

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
知意求妙法,必得见如来。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按以上为原卷王梵志诗第一卷。

?。
)。

“知意求妙法”全诗注音

è shì zǒng xū qì , ( 「 qì 」 , bǎi sān liù wǔ liù 、 bǎi sì ○ jiǔ sì juàn zuò 「 qù 」 。

恶事惣须弃,(「弃」,伯三六五六、伯四○九四卷作「去」。

) shàn shì mò xiāng wéi 。

)善事莫相违。

zhī yì qiú miào fǎ , bì dé jiàn rú lái 。

知意求妙法,必得见如来。

( àn yǐ shàng wèi yuán juàn wáng fàn zhì shī dì yī juàn 。

(按以上为原卷王梵志诗第一卷。

) 。

)。

“知意求妙法”全诗翻译

译文:
恶事都应该抛弃,(「弃」在一些版本中写作「去」。
)好事不要相违。
明白意义,寻求高妙的法门,必定能见到如来。
(以上内容摘自《王梵志诗》第一卷。
)。

全诗表达了几个主要观念:首先是弃恶从善,摒弃恶行,坚持做善事。其次是追求智慧,寻找高深的法门,从而能见到如来(佛陀)的智慧。这些思想在古代佛教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鼓励人们追求道德美德和精神升华。

“知意求妙法”诗句作者王梵志介绍: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编诗一卷,计一百十一首。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去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擒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剖(撤)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德祖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语之。(二字作告)因名曰:「林木而生曰梵天。」後改曰梵志,[曰]:「王家育我,(我家长育)可姓王也。」梵志乃作诗示(讽)人,甚有义志(旨),盖菩萨示化也。(《太平广记》八二,参以《永乐大典》六八三八[王]字韵引《桂苑业谈·史遗》。)○《云谿友议》下《蜀僧喻》云:「或有愚士昧学之流,欲其开悟,别吟以王梵志诗。梵志者,生於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爲名。其言虽鄙,其理归真,所谓归真悟道,徇俗乖真也。」○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诗二首》,注云:「梵志体。」更多...

“知意求妙法”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