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chū gōng sòng qí èr
示初公颂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李昌孺 (lǐ chāng rú)

一见师来契此心,更於何处问知音。
要寻达磨当年事,只是如今旧少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yī jiàn shī lái qì cǐ xīn , gèng wū hé chù wèn zhī yīn 。
yào xún dá mó dāng nián shì , zhǐ shì rú jīn jiù shǎo lí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一见到师傅便与他产生了深深的默契,不知该到何处去寻找知音。要追寻达摩创立少林寺的古老历史,却只能看到如今的少林寺已经历尽沧桑变迁。
总结:作者表达了对师傅的感激之情和寻找知音的渴望,同时回顾了少林寺的历史与现状。

赏析:这首诗是李昌孺的《示初公颂 其二》,表达了诗人与一位初公的相识和深交之情感。诗中使用了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望和对旧少林寻觅的回忆。
首句“一见师来契此心”表明诗人与初公初次相见时便心心相印,彼此契合,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这句话中的“师”可能指的是初公,显示了初公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更於何处问知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他想知道在哪里能找到真正能够理解和共鸣的朋友。这个问题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寻找知己的难题。
诗的下半部分“要寻达磨当年事,只是如今旧少林”则带领读者回到了往事。达磨是佛教禅宗创始人,少林寺是禅宗的发源地。这句话意味着诗人想要回顾过去在少林寺的经历,可能是他们相识的地点,也可能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寄托。这个句子充满了回忆和怀旧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知音的向往,同时回顾了一段与初公在少林寺的往事,富有情感和思考的内涵。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李昌孺写的《示初公颂》系列:

本文作者李昌孺介绍:🔈

李昌孺,字德初,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徽宗政和六年(一一一六),以直秘阁爲河北路转运使。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落职(《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九)。今录诗五首。 查看更多>>

李昌孺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