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饱终同寓一尘”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饥饱终同寓一尘”出自哪首诗?

答案:饥饱终同寓一尘”出自: 宋代 苏轼 《次韵陈履常雪中》,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jī bǎo zhōng tóng yù yī chén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饥饱终同寓一尘”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饥饱终同寓一尘”的上一句是: 可怜扰扰雪中人 , 诗句拼音为:kě lián rǎo rǎo xuě zhōng rén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3:“饥饱终同寓一尘”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饥饱终同寓一尘”的下一句是: 老桧作花真强项 , 诗句拼音为: lǎo guì zuò huā zhēn qiáng xiàng ,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饥饱终同寓一尘”全诗

次韵陈履常雪中 (cì yùn chén lǚ cháng xuě zhōng)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可怜扰扰雪中人,饥饱终同寓一尘
老桧作花真强项,冻鸢储肉巧谋身。
忍寒吟咏君堪笑,得暖欢呼我未贫。
坐听屐声知有路,拥裘来看玉梅春。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kě lián rǎo rǎo xuě zhōng rén , jī bǎo zhōng tóng yù yī chén 。
lǎo guì zuò huā zhēn qiáng xiàng , dòng yuān chǔ ròu qiǎo móu shēn 。
rěn hán yín yǒng jūn kān xiào , dé nuǎn huān hū wǒ wèi pín 。
zuò tīng jī shēng zhī yǒu lù , yōng qiú lái kàn yù méi chūn 。

“饥饱终同寓一尘”繁体原文

次韵陳履常雪中

可憐擾擾雪中人,饑飽終同寓一塵。
老檜作花真强項,凍鳶儲肉巧謀身。
忍寒吟詠君堪笑,得暖歡呼我未貧。
坐聽屐聲知有路,擁裘來看玉梅春。

“饥饱终同寓一尘”韵律对照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可怜扰扰雪中人,饥饱终同寓一尘。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老桧作花真强项,冻鸢储肉巧谋身。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忍寒吟咏君堪笑,得暖欢呼我未贫。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坐听屐声知有路,拥裘来看玉梅春。

“饥饱终同寓一尘”全诗注音

kě lián rǎo rǎo xuě zhōng rén , jī bǎo zhōng tóng yù yī chén 。

可怜扰扰雪中人,饥饱终同寓一尘。

lǎo guì zuò huā zhēn qiáng xiàng , dòng yuān chǔ ròu qiǎo móu shēn 。

老桧作花真强项,冻鸢储肉巧谋身。

rěn hán yín yǒng jūn kān xiào , dé nuǎn huān hū wǒ wèi pín 。

忍寒吟咏君堪笑,得暖欢呼我未贫。

zuò tīng jī shēng zhī yǒu lù , yōng qiú lái kàn yù méi chūn 。

坐听屐声知有路,拥裘来看玉梅春。

“饥饱终同寓一尘”全诗翻译

译文:
可怜扰扰雪中的人,饥饱终归同寓一片尘土。
老桧将花作为它真正的强项,冻鸢则储存肉作为它巧妙保命之计。
忍受严寒,吟咏君可笑,因为他得到温暖时,会欢呼我并未贫困。
坐着聆听屐声,知晓有通往目的地的道路,而拥着裘衣前来,欣赏玉梅春景。

全文

总结:

诗人描述了在寒冷雪地中的人们,他们忍受着寒冷与饥饿,但最终都归于尘土,表现出了生命的脆弱。其中老桧和冻鸢则展示出不同的生存智慧,一个将花作为强项,一个巧妙储存肉以求生。诗人自嘲在严寒中吟咏是可笑的,因为只有在得到温暖时,才能感受到幸福的欢呼。最后,诗人认为只要心怀希望和智慧,就能在困境中找到前进的道路,并在春天来临时欣赏美好的景色。

“饥饱终同寓一尘”总结赏析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位深受寒冷困苦的雪中行人的情景,表现了他在艰难环境下仍然坚韧和乐观的精神品质。诗人通过刻画雪中行人的景况,以及对环境的描写,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乐观态度。诗中揭示了人在面对困境时,仍能保持乐观,坚持不懈的品质。
首句写雪中的人群状况,饥寒交迫,但依然相伴共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句通过老桧开花、冻鸢储肉的描写,突出了生命的顽强和自我保护的本能。第三句表现了行人忍寒吟咏的情景,显示了他对困境的坚韧态度。最后两句以观察者的视角描述雪中行人,表现出对行人的欣赏与鼓励。
标签: 坚韧、生命力、乐观、自我保护。

“饥饱终同寓一尘”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饥饱终同寓一尘”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