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胜任国士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何以胜任国士知”出自哪首诗?

答案:何以胜任国士知”出自: 唐代 郑谷 《卷末偶题三首 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hé yǐ shèng rèn guó shì zhī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何以胜任国士知”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何以胜任国士知”的上一句是: 如今寒晚无功业 , 诗句拼音为: rú jīn hán wǎn wú gōng yè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3:“何以胜任国士知”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何以胜任国士知”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何以胜任国士知”全诗

卷末偶题三首 二 (juàn mò ǒu tí sān shǒu èr)

朝代:唐    作者: 郑谷

七岁侍行湖外去,岳阳楼上敢题诗。
如今寒晚无功业,何以胜任国士知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qī suì shì xíng hú wài qù , yuè yáng lóu shàng gǎn tí shī 。
rú jīn hán wǎn wú gōng yè , hé yǐ shèng rèn guó shì zhī 。

“何以胜任国士知”繁体原文

卷末偶題三首 二

七歲侍行湖外去,岳陽樓上敢題詩。
如今寒晚無功業,何以勝任國士知。

“何以胜任国士知”韵律对照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七岁侍行湖外去,岳阳楼上敢题诗。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今寒晚无功业,何以胜任国士知。

“何以胜任国士知”全诗注音

qī suì shì xíng hú wài qù , yuè yáng lóu shàng gǎn tí shī 。

七岁侍行湖外去,岳阳楼上敢题诗。

rú jīn hán wǎn wú gōng yè , hé yǐ shèng rèn guó shì zhī 。

如今寒晚无功业,何以胜任国士知。

“何以胜任国士知”全诗翻译

译文:
七岁时,我跟随家人离开湖边,来到岳阳楼上,不禁心生写诗的念头。

如今已是寒冬的晚上,我却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不知如何胜任国士的知识与能力。



总结:

作者七岁时离开湖边,登上岳阳楼,并敢于题诗。然而,如今寒冷的晚上,作者感到自己无所成就,不知如何胜任国士的使命与智慧。

“何以胜任国士知”总结赏析

赏析:: 这首诗《卷末偶题三首 二》是郑谷创作的,表达了诗人七岁时登上岳阳楼,敢题诗的豪情壮志,以及如今感到无所作为的自我怀疑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首先,诗人在七岁的年纪就有勇气登上岳阳楼,并且敢于题诗,这展现了诗人早年的豪情壮志。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楼阁,因此,登上这座楼并题诗被视为一种壮丽的行为。这表明诗人在年少时就展现出了文学才华和勇气。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现在无所作为的自我怀疑。诗中提到“如今寒晚无功业”,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成就的怀疑和沮丧。他在童年时有如此高远的志向,但如今却感到无法胜任国士之责。
整首诗通过对童年和成年时期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经历和成就的反思。这种反思使诗歌更加深刻,展现了人生起伏和成长过程中的挣扎。
标签: 抒情、自省

“何以胜任国士知”诗句作者郑谷介绍:

郑谷,字守愚,袁州人。光啓三年擢第,官右拾遗,历都官郎中。幼即能诗,名盛唐末。有《云台编》三卷,《宜阳集》三卷,外集三卷,今编诗四卷。更多...

“何以胜任国士知”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