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朱扉绕翠苔”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池上朱扉绕翠苔”出自哪首诗?

答案:池上朱扉绕翠苔”出自: 宋代 周紫芝 《雨中读韩致光诗偶池上鹿葱盛开因效其体 其一》,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chí shàng zhū fēi rào cuì tái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池上朱扉绕翠苔”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池上朱扉绕翠苔”的上一句是: 曲栏干外水平阶 , 诗句拼音为:qū lán gān wài shuǐ píng jiē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3:“池上朱扉绕翠苔”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池上朱扉绕翠苔”的下一句是: 燕子飞来人不到 , 诗句拼音为: yàn zi fēi lái rén bù dào ,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池上朱扉绕翠苔”全诗

雨中读韩致光诗偶池上鹿葱盛开因效其体 其一 (yǔ zhōng dú hán zhì guāng shī ǒu chí shàng lù cōng shèng kāi yīn xiào qí tǐ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周紫芝

曲栏干外水平阶,池上朱扉绕翠苔
燕子飞来人不到,鹿葱花在雨中开。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qū lán gān wài shuǐ píng jiē , chí shàng zhū fēi rào cuì tái 。
yàn zi fēi lái rén bù dào , lù cōng huā zài yǔ zhōng kāi 。

“池上朱扉绕翠苔”繁体原文

雨中讀韓致光詩偶池上鹿葱盛開因效其體 其一

曲欄干外水平階,池上朱扉繞翠苔。
燕子飛來人不到,鹿葱花在雨中開。

“池上朱扉绕翠苔”韵律对照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曲栏干外水平阶,池上朱扉绕翠苔。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燕子飞来人不到,鹿葱花在雨中开。

“池上朱扉绕翠苔”全诗注音

qū lán gān wài shuǐ píng jiē , chí shàng zhū fēi rào cuì tái 。

曲栏干外水平阶,池上朱扉绕翠苔。

yàn zi fēi lái rén bù dào , lù cōng huā zài yǔ zhōng kāi 。

燕子飞来人不到,鹿葱花在雨中开。

“池上朱扉绕翠苔”全诗翻译

译文:
曲栏的干外有平坦的台阶,池塘边上朱红的门扉被翠绿的苔藓环绕着。燕子飞来,却没有人的身影出现,而鹿葱的花在雨中绽放着。
总结:全文:这首古文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景象,有一处围着翠苔的池塘,周围有曲栏和平坦的台阶。燕子飞来却不见人,鹿葱的花在雨中绽放,形成了一幅自然美的画面。

“池上朱扉绕翠苔”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雨中读韩致光诗偶池上鹿葱盛开因效其体 其一》描写了一个雨中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在这个时刻的心境。首先,诗人以栏干和水平阶的景物为背景,勾勒出了一个宁静的池塘景致。朱扉和翠苔的描写增加了画面的色彩和生动感。
接着,诗人以燕子飞来和人未到的情节,表现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氛围。雨中的孤燕和等待的人都成为了寂静景中的一部分,增强了诗歌的宁静和沉静。
最后,诗中的焦点转向了鹿葱花,在雨中盛开的景象。鹿葱花作为诗中的亮点,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顽强。尽管环境寂静,但鹿葱花却在雨中开放,显示出生命的坚韧和美丽。这也许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寂寞和等待中找到了一丝希望和欣慰,生命依然继续。

“池上朱扉绕翠苔”诗句作者周紫芝介绍:

周紫芝(一○八二~?),字少隐,号竹坡居士、静观老人、蝇馆主人,宣城(今属安徽)人。早年两次赴礼部试,不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曾应诏上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以廷对第三释褐(《宋史翼》卷二七)时年六十一(本集卷二《闷题》注“壬戌岁始得官,时年六十一”)。十五年,以右迪功郎爲尚书礼、兵部架阁(本集卷六一《尚书六部架阁》)。十七年爲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兼权实录院检讨(同上书《实录院种木》)。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同上书《妙香寮》)。秩满定居九江,约卒于绍兴末,年近八十。紫芝爲诗推崇梅尧臣、苏轼,强调当先严格律然後及句法,爲苏黄门庭後劲。但因集中多有谄谀秦桧父子之诗,被四库馆臣斥爲“老而无耻,贻玷汗青”。有集七十卷,取黄庭坚“文章直是太仓一稊米耳”语,命爲《太仓稊米集》,又有《竹坡诗话》一卷传世。事见本集卷首宋陈天麟序。 周紫芝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太仓稊米集》文字最爲整饬,故用爲底本。参校清叶德辉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明抄校,藏上海图书馆)、清金氏文珍楼抄本(简称金本,藏上海图书馆)、清徐时栋跋抄本(简称徐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等。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更多...

“池上朱扉绕翠苔”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