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穷非想亦非非”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上穷非想亦非非”出自哪首诗?

答案:上穷非想亦非非”出自: 宋代 苏轼 《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颖叔王仲至诗四首 见和仇池》,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shàng qióng fēi xiǎng yì fēi fēi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问题2:“上穷非想亦非非”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上穷非想亦非非”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上穷非想亦非非”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上穷非想亦非非”的下一句是: 下与风轮共一痴 , 诗句拼音为: xià yǔ fēng lún gòng yī chī ,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穷非想亦非非”全诗

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颖叔王仲至诗四首 见和仇池 (cì yùn fèng hé qián mù fù jiǎng yǐng shū wáng zhòng zhì shī sì shǒu jiàn hé chóu chí)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上穷非想亦非非,下与风轮共一痴。
翠羽若知牛有角,空瓶何必井之眉。
还朝暂接鵷鸾翼,谢病行收麋鹿姿。
记取和诗三益友,他年弭节过仇池。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shàng qióng fēi xiǎng yì fēi fēi , xià yǔ fēng lún gòng yī chī 。
cuì yǔ ruò zhī niú yǒu jiǎo , kōng píng hé bì jǐng zhī méi 。
huán cháo zàn jiē yuān luán yì , xiè bìng xíng shōu mí lù zī 。
jì qǔ hé shī sān yì yǒu , tā nián mǐ jié guò chóu chí 。

“上穷非想亦非非”繁体原文

次韵奉和錢穆父蔣穎叔王仲至詩四首 見和仇池

上窮非想亦非非,下與風輪共一癡。
翠羽若知牛有角,空瓶何必井之眉。
還朝暫接鵷鸞翼,謝病行收麋鹿姿。
記取和詩三益友,他年弭節過仇池。

“上穷非想亦非非”韵律对照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穷非想亦非非,下与风轮共一痴。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翠羽若知牛有角,空瓶何必井之眉。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还朝暂接鵷鸾翼,谢病行收麋鹿姿。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记取和诗三益友,他年弭节过仇池。

“上穷非想亦非非”全诗注音

shàng qióng fēi xiǎng yì fēi fēi , xià yǔ fēng lún gòng yī chī 。

上穷非想亦非非,下与风轮共一痴。

cuì yǔ ruò zhī niú yǒu jiǎo , kōng píng hé bì jǐng zhī méi 。

翠羽若知牛有角,空瓶何必井之眉。

huán cháo zàn jiē yuān luán yì , xiè bìng xíng shōu mí lù zī 。

还朝暂接鵷鸾翼,谢病行收麋鹿姿。

jì qǔ hé shī sān yì yǒu , tā nián mǐ jié guò chóu chí 。

记取和诗三益友,他年弭节过仇池。

“上穷非想亦非非”全诗翻译

译文:
上穷非想亦非非,
上升到极限,不是由于思考,也不是毫无原因。
下与风轮共一痴。
下降与风车一同陶醉。

翠羽若知牛有角,
若是翠羽知道牛有角,
空瓶何必井之眉。
那空瓶又何必对井水挑眉呢。

还朝暂接鵷鸾翼,
暂时回朝,如接鵷鸾的翅膀,
谢病行收麋鹿姿。
康复之后行走,收起麋鹿的姿态。

记取和诗三益友,
牢记和诗给予的三种益处,
他年弭节过仇池。
在将来屈节过仇池。



总结:

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上升到极限不是凭借思考或无原因,下降与风车一同陶醉。诗人提到翠羽若是知道牛有角,那对井水的嘲笑又有何意义呢。随后,诗人描述了暂时回朝的情景,康复后行走并收起麋鹿的姿态。最后,诗人强调记住和诗带来的益处,并展望将来屈节过仇池。整首诗表达了追求超脱尘世的意境和对和诗的赞美。

“上穷非想亦非非”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为和钱穆父、蒋颖叔、王仲至所作的四首诗之一,题为《见和仇池》。诗人以幽默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赞赏和期待。
首节以“上穷非想亦非非”开篇,表现出对友人的钱穆父的高贵,但又不失幽默,将他形容得像上界的神仙,但又不过分认真。接着以“下与风轮共一痴”形容友人蒋颖叔,将他描绘成与庶民平等,性情豁达。这里的“风轮”指的是庶民百姓,显示了蒋颖叔的亲民特点。
第二节以“翠羽若知牛有角”开始,翠羽代指王仲至,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而“空瓶何必井之眉”则将他比作一只空瓶,意味着他虽然聪明,但有些浮躁,需要更加沉稳。
第三节以“还朝暂接鵷鸾翼”表达了对友人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够在朝廷中有所作为。而“谢病行收麋鹿姿”则是对友人王仲至的赞美,将他比作麋鹿,形态优美。
最后两句“记取和诗三益友,他年弭节过仇池”表示了苏轼对三位友人的深厚友情,希望他们能在文学创作中相互促进,一同超越仇池,取得更大的成就。

“上穷非想亦非非”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上穷非想亦非非”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