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生夜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乔木生夜凉”出自哪首诗?

答案:乔木生夜凉”出自: 唐代 韦应物 《酬卢嵩秋夜见寄五韵》,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qiáo mù shēng yè liáng ,诗句平仄: 平仄平仄平

问题2:“乔木生夜凉”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乔木生夜凉”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乔木生夜凉”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乔木生夜凉”的下一句是: 月华满前墀 , 诗句拼音为: yuè huá mǎn qián chí ,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乔木生夜凉”全诗

酬卢嵩秋夜见寄五韵 (chóu lú sōng qiū yè jiàn jì wǔ yùn)

朝代:唐    作者: 韦应物

乔木生夜凉,月华满前墀。
去君咫尺地,劳君千里思。
素秉栖遁志,况贻招隐诗。
坐见林木荣,愿赴沧洲期。
何能待岁晏,携手当此时。

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qiáo mù shēng yè liáng , yuè huá mǎn qián chí 。
qù jūn zhǐ chǐ dì , láo jūn qiān lǐ sī 。
sù bǐng qī dùn zhì , kuàng yí zhāo yǐn shī 。
zuò jiàn lín mù róng , yuàn fù cāng zhōu qī 。
hé néng dài suì yàn , xié shǒu dāng cǐ shí 。

“乔木生夜凉”繁体原文

酬盧嵩秋夜見寄五韻

喬木生夜涼,月華滿前墀。
去君咫尺地,勞君千里思。
素秉棲遁志,況貽招隱詩。
坐見林木榮,願赴滄洲期。
何能待歲晏,攜手當此時。

“乔木生夜凉”韵律对照

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
乔木生夜凉,月华满前墀。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去君咫尺地,劳君千里思。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素秉栖遁志,况贻招隐诗。

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坐见林木荣,愿赴沧洲期。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何能待岁晏,携手当此时。

“乔木生夜凉”全诗注音

qiáo mù shēng yè liáng , yuè huá mǎn qián chí 。

乔木生夜凉,月华满前墀。

qù jūn zhǐ chǐ dì , láo jūn qiān lǐ sī 。

去君咫尺地,劳君千里思。

sù bǐng qī dùn zhì , kuàng yí zhāo yǐn shī 。

素秉栖遁志,况贻招隐诗。

zuò jiàn lín mù róng , yuàn fù cāng zhōu qī 。

坐见林木荣,愿赴沧洲期。

hé néng dài suì yàn , xié shǒu dāng cǐ shí 。

何能待岁晏,携手当此时。

“乔木生夜凉”全诗翻译

译文:
高大的树木在寒夜中生长,皎洁的月光照满前院。
我离你如此之近,却劳你思念了千里之遥。
我本是一个隐居的人,没有追求名利的心思,更不愿写出吸引人的诗篇。
然而当我坐在这里看到树木葱茏,心中便萌发了前往辽阔海洋的愿望。
我怎能等到岁月逝去,才携手共度此刻呢?

“乔木生夜凉”总结赏析

赏析:
这首《酬卢嵩秋夜见寄五韵》是韦应物的作品,通过描述秋夜的景色和表达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思和追求隐逸的向往。
诗中描绘了秋夜的凉爽,乔木依然生长,月光洒满庭院,给人以宁静、凉爽的感觉。此时,诗人却离君咫尺之地,千里之外,思念之情愈发浓烈。他素来志向隐遁,此时更是愈发觉得隐逸的向往,愿意奉陪君子千里迢迢地赴沧洲。但他又意识到时光不等人,不能等岁月悠悠才实现愿望,而是应该趁此时携手同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高远的志向。
标签: 写景, 抒情

“乔木生夜凉”诗句作者韦应物介绍: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爲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复出爲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生开元二十五年。少以三卫郎事明皇。乾元间爲太学生,始折节读书。永泰中爲洛阳丞。大历间历仕京兆府功曹参军。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公疾辞不就。建中中拜尚书比部员外郎,出爲滁州刺史。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复出爲苏州刺史。约卒於贞元九年。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补诗一首。更多...

“乔木生夜凉”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