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次便呼儿女见”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造次便呼儿女见”出自哪首诗?

答案:造次便呼儿女见”出自: 宋代 陈傅良 《送卢郎中国华赴闽宪》,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zào cì biàn hū ér nǚ jiàn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问题2:“造次便呼儿女见”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造次便呼儿女见”的上一句是: 联事湖湘各已翁 , 诗句拼音为: lián shì hú xiāng gè yǐ wēng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问题3:“造次便呼儿女见”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造次便呼儿女见”的下一句是: 绸缪略与弟兄同 , 诗句拼音为: chóu móu lüè yǔ dì xiong tóng ,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造次便呼儿女见”全诗

送卢郎中国华赴闽宪 (sòng lú láng zhōng guó huá fù mǐn xiàn)

朝代:宋    作者: 陈傅良

相望千里马牛风,联事湖湘各已翁。
造次便呼儿女见,绸缪略与弟兄同。
百年又是梅花发,万事何如荔子红。
欲附使轺嗟不及,却怜身在俊躔中。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xiāng wàng qiān lǐ mǎ niú fēng , lián shì hú xiāng gè yǐ wēng 。
zào cì biàn hū ér nǚ jiàn , chóu móu lüè yǔ dì xiong tóng 。
bǎi nián yòu shì méi huā fā , wàn shì hé rú lì zǐ hóng 。
yù fù shǐ yáo jiē bù jí , què lián shēn zài jùn chán zhōng 。

“造次便呼儿女见”繁体原文

送盧郎中國華赴閩憲

相望千里馬牛風,聯事湖湘各已翁。
造次便呼兒女見,綢繆略與弟兄同。
百年又是梅花發,萬事何如荔子紅。
欲附使軺嗟不及,却憐身在俊躔中。

“造次便呼儿女见”韵律对照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相望千里马牛风,联事湖湘各已翁。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造次便呼儿女见,绸缪略与弟兄同。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百年又是梅花发,万事何如荔子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欲附使轺嗟不及,却怜身在俊躔中。

“造次便呼儿女见”全诗注音

xiāng wàng qiān lǐ mǎ niú fēng , lián shì hú xiāng gè yǐ wēng 。

相望千里马牛风,联事湖湘各已翁。

zào cì biàn hū ér nǚ jiàn , chóu móu lüè yǔ dì xiong tóng 。

造次便呼儿女见,绸缪略与弟兄同。

bǎi nián yòu shì méi huā fā , wàn shì hé rú lì zǐ hóng 。

百年又是梅花发,万事何如荔子红。

yù fù shǐ yáo jiē bù jí , què lián shēn zài jùn chán zhōng 。

欲附使轺嗟不及,却怜身在俊躔中。

“造次便呼儿女见”全诗翻译

译文:

相望千里马牛风,联结了湖湘地区各自有才华的老年人。造次时,便召集儿女一同见面,布置计划与弟兄共同进行。百年光阴又到了梅花盛开的时节,万事万物都像荔子一样红艳欲滴。欲与这些马车相附,可惜嘲叹自己的功劳还不足以及得上这样的好事,反倒怜悯地把自己安置在才能出众的人群之中。
全诗写了湖湘地区各地有才华的老年人相互合作,共同规划未来。作者对自己的才能和地位持谦虚态度,愿意将自己融入更加优秀的人群之中。

“造次便呼儿女见”诗句作者陈傅良介绍: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爲永嘉学派巨擘。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历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爲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赞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爲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爲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谥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更多...

“造次便呼儿女见”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