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识皎洁”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曾不识皎洁”出自哪首诗?

答案:曾不识皎洁”出自: 宋代 文同 《二年陵阳不见中秋月》,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céng bù shí jiǎo jié ,诗句平仄:

问题2:“曾不识皎洁”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曾不识皎洁”的上一句是: 二年逢中秋 , 诗句拼音为: èr nián féng zhōng qiū ,诗句平仄:

问题3:“曾不识皎洁”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曾不识皎洁”的下一句是: 烟云尔何事 , 诗句拼音为: yān yún ěr hé shì ,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曾不识皎洁”全诗

二年陵阳不见中秋月 (èr nián líng yáng bù jiàn zhōng qiū yuè)

朝代:宋    作者: 文同

陵阳乱山中,阴雺日夕发。
晴光尚希见,况复求夜月。
二年逢中秋,曾不识皎洁
烟云尔何事,常此作蓬勃。
才令薄中明,已遣浓处没。
群邪利幽暗,左右觉窸窣。
清光若蒙蔽,谁为我磨拂。
庭下倚高株,露华沾鬓髪。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líng yáng luàn shān zhōng , yīn wù rì xī fā 。
qíng guāng shàng xī jiàn , kuàng fù qiú yè yuè 。
èr nián féng zhōng qiū , céng bù shí jiǎo jié 。
yān yún ěr hé shì , cháng cǐ zuò péng bó 。
cái lìng báo zhōng míng , yǐ qiǎn nóng chù méi 。
qún xié lì yōu àn , zuǒ yòu jué xī sū 。
qīng guāng ruò méng bì , shuí wèi wǒ mó fú 。
tíng xià yǐ gāo zhū , lù huá zhān bìn fà 。

“曾不识皎洁”繁体原文

二年陵陽不見中秋月

陵陽亂山中,陰雺日夕發。
晴光尚希見,况復求夜月。
二年逢中秋,曾不識皎潔。
烟雲爾何事,常此作蓬勃。
纔令薄中明,已遣濃處沒。
群邪利幽暗,左右覺窸窣。
清光若蒙蔽,誰爲我磨拂。
庭下倚高株,露華霑鬢髪。

“曾不识皎洁”韵律对照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
陵阳乱山中,阴雺日夕发。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晴光尚希见,况复求夜月。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
二年逢中秋,曾不识皎洁。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
烟云尔何事,常此作蓬勃。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才令薄中明,已遣浓处没。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
群邪利幽暗,左右觉窸窣。

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清光若蒙蔽,谁为我磨拂。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庭下倚高株,露华沾鬓髪。

“曾不识皎洁”全诗注音

líng yáng luàn shān zhōng , yīn wù rì xī fā 。

陵阳乱山中,阴雺日夕发。

qíng guāng shàng xī jiàn , kuàng fù qiú yè yuè 。

晴光尚希见,况复求夜月。

èr nián féng zhōng qiū , céng bù shí jiǎo jié 。

二年逢中秋,曾不识皎洁。

yān yún ěr hé shì , cháng cǐ zuò péng bó 。

烟云尔何事,常此作蓬勃。

cái lìng báo zhōng míng , yǐ qiǎn nóng chù méi 。

才令薄中明,已遣浓处没。

qún xié lì yōu àn , zuǒ yòu jué xī sū 。

群邪利幽暗,左右觉窸窣。

qīng guāng ruò méng bì , shuí wèi wǒ mó fú 。

清光若蒙蔽,谁为我磨拂。

tíng xià yǐ gāo zhū , lù huá zhān bìn fà 。

庭下倚高株,露华沾鬓髪。

“曾不识皎洁”全诗翻译

译文:
陵阳的山中,阴云终日散不去。阳光明媚的时候都难以见到,更何况夜晚去寻找月亮。这已经是第二年的中秋节了,但我仍然无法辨识那皎洁的月光。迷雾和云雾何时才会散去,我总是在这里茫然无措。曾经让我骄傲的才能如今已经黯然失色,我的努力也被淹没在浓密的烟云中。群邪利欲横行,左右我也感到惶恐不安。明亮的光芒似乎被遮蔽了,没有人为我擦拭和磨砺。我依靠着庭院下的一棵高株,露水沾湿了我的鬓发。

总结:全文:在陵阳的乱山之中,阴云经常遮蔽阳光,让人难以见到晴朗的天空和皎洁的月光。已经是第二年的中秋节,但作者仍然找不到明亮的月亮。烟云缭绕,让他感到茫然和迷惘。曾经的才华现在也黯然失色,被喧嚣的世事所淹没。群邪横行,使他感到困扰和不安。明亮的光芒似乎被遮蔽了,找不到人来磨砺他的才能。他只能倚靠在庭院下的高株,让露水湿润着他的鬓发。

“曾不识皎洁”总结赏析

赏析:: 诗人文同以《二年陵阳不见中秋月》表达了对中秋之夜无法欣赏明亮月光的感叹和愁苦。诗中通过描写陵阳山中的景色和天气变化,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苦闷情感。
首句"陵阳乱山中,阴雺日夕发"描绘了陵阳山区的景象,山峦重叠,天空阴沉,充满了阴冷之感。接着诗人表达了他希望看到明亮月光的渴望,但却一直未能如愿,使他更加焦虑。
"二年逢中秋,曾不识皎洁"表现了诗人长时间未能见到明亮的中秋月光,使他对美好的事物产生了渴望和怀念。"烟云尔何事,常此作蓬勃"中的“蓬勃”一词,增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月光被云雾遮蔽,使得夜晚更加昏暗,这种景象让诗人感到困扰。"群邪利幽暗,左右觉窸窣"中的“群邪”暗示了夜晚的黑暗和阴冷。
最后两句"清光若蒙蔽,谁为我磨拂。庭下倚高株,露华沾鬓髪"表现了诗人在庭院倚着高树,头发上沾满了露水,期盼月光的明亮。这种情景传达了诗人对明亮月光的强烈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标签: 咏物、抒情、思念、自然景观

“曾不识皎洁”诗句作者文同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佑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历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後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更多...

“曾不识皎洁”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