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窗向月明”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怜窗向月明”出自哪首诗?

答案:怜窗向月明”出自: 唐代 恒超 《辞郡守李公恩命》,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lián chuāng xiàng yuè míng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平

问题2:“怜窗向月明”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怜窗向月明”的上一句是: 厌树遮山色 , 诗句拼音为: yàn shù zhē shān sè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平

问题3:“怜窗向月明”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怜窗向月明”的下一句是: 他时随范蠡 , 诗句拼音为: tā shí suí fàn lí ,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怜窗向月明”全诗

辞郡守李公恩命 (cí jùn shǒu lǐ gōng ēn mìng)

朝代:唐    作者: 恒超

虚着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
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
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清。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xū zhe hè yī lǎo , fú bēi dào bù chéng 。
shì chuán jīng lùn sǐ , bù rǎn lì míng shēng 。
yàn shù zhē shān sè , lián chuāng xiàng yuè míng 。
tā shí suí fàn lí , yī zhào wǔ hú qīng 。

“怜窗向月明”繁体原文

辭郡守李公恩命

虛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誓傳經論死,不染利名生。
厭樹遮山色,憐窗向月明。
他時隨范蠡,一棹五湖清。

“怜窗向月明”韵律对照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虚着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清。

“怜窗向月明”全诗注音

xū zhe hè yī lǎo , fú bēi dào bù chéng 。

虚着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shì chuán jīng lùn sǐ , bù rǎn lì míng shēng 。

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

yàn shù zhē shān sè , lián chuāng xiàng yuè míng 。

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

tā shí suí fàn lí , yī zhào wǔ hú qīng 。

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清。

“怜窗向月明”全诗翻译

译文:
虚着褐衣老,身披朴素的衣裳,年事渐长。浮杯道不成,怀揣着空虚的杯子,无法达成所愿。

誓传经论死,发誓将经典和理论传承下去,即使面对死亡也不退缩。不染利名生,不沾染那虚浮的名利之欲,追求真正的生命意义。

厌树遮山色,厌倦了树木遮挡山色,渴望欣赏广阔的山川美景。怜窗向月明,怀念那倚窗而望的月亮明晰的时刻。

他时随范蠡,未来的时候将跟随着范蠡。一棹五湖清,以一叶小船漂泊于五湖之间,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清明。



总结:

诗人以朴素的形象呈现,表达了对虚浮欲望的厌倦和对真实生活的追求。他坚守着道德原则,不为名利所动,期望能在自然景色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明亮。诗末表达了追随贤者范蠡的愿望,以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清明和平静。

“怜窗向月明”总结赏析

赏析:
这首诗《辞郡守李公恩命》是恒超创作的一首诗歌,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拒绝,以及对清高志趣的追求。
首句“虚着褐衣老,浮杯道不成。”表明诗人已经进入了晚年,他穿着褐色的朴素衣物,虚着衣襟,意味着他拒绝了世俗的华丽和繁复,选择了简朴的生活方式。他提到“浮杯道不成”,意味着他不再追求饮酒作乐的享受,因为这并不能实现真正的道德成就。
接着诗中写到“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诗人发誓要将经典的道德教义传承下去,甚至愿意为之牺牲生命,而不是沾染世俗的名利。这表现出诗人坚守道德原则和高尚品德的决心。
第三句“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描写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他厌倦了身边的山树,渴望清晰地看到山色,这也可以理解为他渴望更纯净、更清明的境界。他怀念窗前的明亮月光,表现出对宁静和宇宙之美的向往。
最后一句“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清。”提到了范蠡,这是古代有名的隐士和智者,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范蠡一样,摆脱世俗的纷扰,追随清澈的湖水,达到精神上的净化和升华。

“怜窗向月明”诗句作者恒超介绍:

恒超,姓冯氏,范阳人,居棣州开元寺,终于後汉乾佑。诗一首。更多...

“怜窗向月明”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