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官路降胸臆”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悠悠官路降胸臆”出自哪首诗?

答案:悠悠官路降胸臆”出自: 宋代 李流谦 《王正卿何道夫和嘉字韵诗至数十道夫赠予数篇晋卿亦赠一篇因次其韵凡六首 其三》,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yōu yōu guān lù jiàng xiōng yì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仄

问题2:“悠悠官路降胸臆”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悠悠官路降胸臆”的上一句是: 渊明无日不思家 , 诗句拼音为: yuān míng wú rì bù sī jiā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仄

问题3:“悠悠官路降胸臆”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悠悠官路降胸臆”的下一句是: 苒苒年光侮鬓华 , 诗句拼音为: rǎn rǎn nián guāng wǔ bìn huá ,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悠悠官路降胸臆”全诗

王正卿何道夫和嘉字韵诗至数十道夫赠予数篇晋卿亦赠一篇因次其韵凡六首 其三 (wáng zhèng qīng hé dào fū hé jiā zì yùn shī zhì shù shí dào fū zèng yǔ shù piān jìn qīng yì zèng yī piān yīn cì qí yùn fán liù shǒu qí sān)

朝代:宋    作者: 李流谦

清言元论极边涯,南渡风流继永嘉。
中散一生慵作吏,渊明无日不思家。
悠悠官路降胸臆,苒苒年光侮鬓华。
人说乱蛙胜鼓吹,欲将藜杖比高牙。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qīng yán yuán lùn jí biān yá , nán dù fēng liú jì yǒng jiā 。
zhōng sàn yī shēng yōng zuò lì , yuān míng wú rì bù sī jiā 。
yōu yōu guān lù jiàng xiōng yì , rǎn rǎn nián guāng wǔ bìn huá 。
rén shuō luàn wā shèng gǔ chuī , yù jiāng lí zhàng bǐ gāo yá 。

“悠悠官路降胸臆”繁体原文

王正卿何道夫和嘉字韻詩至數十道夫贈予數篇晉卿亦贈一篇因次其韻凡六首 其三

清言元論極邊涯,南渡風流繼永嘉。
中散一生慵作吏,淵明無日不思家。
悠悠官路降胸臆,苒苒年光侮鬢華。
人說亂蛙勝鼓吹,欲將藜杖比高牙。

“悠悠官路降胸臆”韵律对照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清言元论极边涯,南渡风流继永嘉。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中散一生慵作吏,渊明无日不思家。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悠悠官路降胸臆,苒苒年光侮鬓华。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人说乱蛙胜鼓吹,欲将藜杖比高牙。

“悠悠官路降胸臆”全诗注音

qīng yán yuán lùn jí biān yá , nán dù fēng liú jì yǒng jiā 。

清言元论极边涯,南渡风流继永嘉。

zhōng sàn yī shēng yōng zuò lì , yuān míng wú rì bù sī jiā 。

中散一生慵作吏,渊明无日不思家。

yōu yōu guān lù jiàng xiōng yì , rǎn rǎn nián guāng wǔ bìn huá 。

悠悠官路降胸臆,苒苒年光侮鬓华。

rén shuō luàn wā shèng gǔ chuī , yù jiāng lí zhàng bǐ gāo yá 。

人说乱蛙胜鼓吹,欲将藜杖比高牙。

“悠悠官路降胸臆”全诗翻译

译文:

清晰地表达我的学问思想,深入探讨了边陲的境界。我南渡之后,继承了永嘉风流的传统。
虽有机会,但我懒于做官,倾向于自由自在的生活,内心中常常惦念着家乡。
在官路之上,我不时地思考着自己的胸怀与理想;岁月的流逝,使得我的鬓发不再华丽。
人们常常说乱蛙的声音胜过鼓吹声,我也愿意用藜杖比拟高耸的高牙,展现我独特的见解和态度。

“悠悠官路降胸臆”诗句作者李流谦介绍:

李流谦(一一二三~一一七六),字无变,号澹斋,德阳(今属四川)人。良臣子。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灵泉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蜀,招置幕下。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出通判潼州府。孝宗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遗着由子廉榘编次爲《澹斋集》八十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八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行状》及子廉榘《跋澹斋集後》。 李流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斋集》爲底本。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於卷末。更多...

“悠悠官路降胸臆”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