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由通姓名”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何由通姓名”出自哪首诗?

答案:何由通姓名”出自: 唐代 卢仝 《扬州送伯龄过江》,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hé yóu tōng xìng míng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平

问题2:“何由通姓名”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何由通姓名”的上一句是: 不唧溜钝汉 , 诗句拼音为: bù jī liū dùn hàn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平

问题3:“何由通姓名”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何由通姓名”的下一句是: 夷齐饿死日 , 诗句拼音为: yí qí è sǐ rì ,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何由通姓名”全诗

扬州送伯龄过江 (yáng zhōu sòng bǎi líng guò jiāng)

朝代:唐    作者: 卢仝

伯龄不厌山,山不养伯龄。
松颠有樵堕,石上无禾生。
不忍六尺躯,遂作东南行。
诸侯尽食肉,壮气吞八紘。
不唧溜钝汉,何由通姓名
夷齐饿死日,武王称圣明。
节义士枉死,何异鸿毛轻。
努力事干谒,我心终不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bǎi líng bù yàn shān , shān bù yǎng bǎi líng 。
sōng diān yǒu qiáo duò , shí shàng wú hé shēng 。
bù rěn liù chǐ qū , suì zuò dōng nán xíng 。
zhū hóu jìn shí ròu , zhuàng qì tūn bā hóng 。
bù jī liū dùn hàn , hé yóu tōng xìng míng 。
yí qí è sǐ rì , wǔ wáng chēng shèng míng 。
jié yì shì wǎng sǐ , hé yì hóng máo qīng 。
nǔ lì shì gān yè , wǒ xīn zhōng bù píng 。

“何由通姓名”繁体原文

揚州送伯齡過江

伯齡不厭山,山不養伯齡。
松顛有樵墮,石上無禾生。
不忍六尺軀,遂作東南行。
諸侯盡食肉,壯氣吞八紘。
不唧溜鈍漢,何由通姓名。
夷齊餓死日,武王稱聖明。
節義士枉死,何異鴻毛輕。
努力事干謁,我心終不平。

“何由通姓名”韵律对照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伯龄不厌山,山不养伯龄。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
松颠有樵堕,石上无禾生。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不忍六尺躯,遂作东南行。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诸侯尽食肉,壮气吞八紘。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不唧溜钝汉,何由通姓名。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夷齐饿死日,武王称圣明。

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节义士枉死,何异鸿毛轻。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努力事干谒,我心终不平。

“何由通姓名”全诗注音

bǎi líng bù yàn shān , shān bù yǎng bǎi líng 。

伯龄不厌山,山不养伯龄。

sōng diān yǒu qiáo duò , shí shàng wú hé shēng 。

松颠有樵堕,石上无禾生。

bù rěn liù chǐ qū , suì zuò dōng nán xíng 。

不忍六尺躯,遂作东南行。

zhū hóu jìn shí ròu , zhuàng qì tūn bā hóng 。

诸侯尽食肉,壮气吞八紘。

bù jī liū dùn hàn , hé yóu tōng xìng míng 。

不唧溜钝汉,何由通姓名。

yí qí è sǐ rì , wǔ wáng chēng shèng míng 。

夷齐饿死日,武王称圣明。

jié yì shì wǎng sǐ , hé yì hóng máo qīng 。

节义士枉死,何异鸿毛轻。

nǔ lì shì gān yè , wǒ xīn zhōng bù píng 。

努力事干谒,我心终不平。

“何由通姓名”全诗翻译

译文:
伯龄不厌山,山不养伯龄。
松颠有樵堕,石上无禾生。
不忍六尺躯,遂作东南行。
诸侯尽食肉,壮气吞八紘。
不唧溜钝汉,何由通姓名。
夷齐饿死日,武王称圣明。
节义士枉死,何异鸿毛轻。
努力事干谒,我心终不平。

诗意

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勇往直前的形象,主人公伯龄不畏艰难困苦,不愿安逸于山林之间。山虽然高大广阔,却无法滋养伯龄的雄心壮志。在松树的顶端有伐木人从高处跌落,而石头上却无法生长出庄稼。伯龄不愿仅仅满足于六尺之躯,决定向东南出发。虽然其他诸侯享受美食,但伯龄的壮志使他渴望超越八方的边界。他不愿做庸碌无能之人,希望留名于世。诗中提到夷齐因饥荒而死,而武王因明智而被称为圣明君王。诗人思考节义之士不幸而死,与鸿毛轻薄之别。他发誓要努力做成大事,但心中仍然不平静。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奋斗和成就的向往,以及对社会不公和命运无常的反思。

“何由通姓名”总结赏析

赏析::
这是卢仝的《扬州送伯龄过江》诗,以描述伯龄离别扬州之情感为主题,反映了作者对忠诚、节义、壮志和生死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通过山水的描写,表达了伯龄不愿长留扬州,离开故土的决心。山水的形象象征了扬州的自然风光,伯龄却觉得山无法滋养自己,于是选择东南行。这展示了伯龄坚持追求理想,不畏艰难险阻的坚韧品质。
接着,诗中提到了诸侯尽食肉,壮气吞八紘。这里表现出伯龄坚守正义的品格,不愿屈服于权贵,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他不愿成为唧溜钝汉,即不愿沦为庸碌之辈,坚持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尊严。
诗中还提到夷齐饿死日和武王称圣明,强调了作者对正义事业的坚守。伯龄虽然可能会面临困苦和死亡,但他的坚持和牺牲将被后人传颂,就像武王一样被称为圣明君主。
最后,诗中提到努力事干谒,我心终不平。这表明作者内心对伯龄的敬仰和对世事不公的不满。他希望伯龄能够努力追求理想,并不平于世间的不义之事。
标签: 抒情、励志、反抗、忠诚

“何由通姓名”诗句作者卢仝介绍:

卢仝,范阳人。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徵谏议不起,韩愈爲河南令,爱其诗,厚礼之。後因宿王涯第,罹甘露之祸。诗三卷。 卢仝,范阳人。文宗大和九年因宿王涯第,罹甘露之祸。补诗一首。更多...

“何由通姓名”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