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山高暗松栎”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石头山高暗松栎”出自哪首诗?

答案:石头山高暗松栎”出自: 宋代 苏轼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shí tou shān gāo àn sōng lì ,诗句平仄: 仄平平平仄平仄

问题2:“石头山高暗松栎”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石头山高暗松栎”的上一句是: 醴泉寺古垂橘柚 , 诗句拼音为: lǐ quán sì gǔ chuí jú yòu ,诗句平仄: 仄平平平仄平仄

问题3:“石头山高暗松栎”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石头山高暗松栎”的下一句是: 诸孙相逢万里外 , 诗句拼音为: zhū sūn xiāng féng wàn lǐ wài ,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仄

“石头山高暗松栎”全诗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sòng biǎo dì chéng liù zhī chǔ zhōu)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炯炯明珠照双璧,当年三老苏程石。
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鳬舄。
我时与子皆儿童,狂走从人觅梨栗。
健如黄犊不可恃,隙过白驹那暇惜。
醴泉寺古垂橘柚,石头山高暗松栎
诸孙相逢万里外,一笑未解千忧集。
子方得郡古山阳,老手生风谢刀笔。
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
莫教印绶系余年,去扫坟墓当有日。
功成头白早归来,共藉梨花作寒食。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jiǒng jiǒng míng zhū zhào shuāng bì , dāng nián sān lǎo sū chéng shí 。
lǐ rén xià dào bì jiū zhàng , cì shǐ yíng mén dǎo fú xì 。
wǒ shí yǔ zǐ jiē ér tóng , kuáng zǒu cóng rén mì lí lì 。
jiàn rú huáng dú bù kě shì , xì guò bái jū nà xiá xī 。
lǐ quán sì gǔ chuí jú yòu , shí tou shān gāo àn sōng lì 。
zhū sūn xiāng féng wàn lǐ wài , yī xiào wèi jiě qiān yōu jí 。
zǐ fāng dé jùn gǔ shān yáng , lǎo shǒu shēng fēng xiè dāo bǐ 。
wǒ zhèng hán háo zǐ wēi gé , bìng yǎn hūn huā kùn shū xí 。
mò jiào yìn shòu xì yú nián , qù sǎo fén mù dāng yǒu rì 。
gōng chéng tóu bái zǎo guī lái , gòng jiè lí huā zuò hán shí 。

“石头山高暗松栎”繁体原文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炯炯明珠照雙璧,當年三老蘇程石。
里人下道避鳩杖,刺史迎門倒鳬舄。
我時與子皆兒童,狂走從人覓梨栗。
健如黄犢不可恃,隙過白駒那暇惜。
醴泉寺古垂橘柚,石頭山高暗松櫟。
諸孫相逢萬里外,一笑未解千憂集。
子方得郡古山陽,老手生風謝刀筆。
我正含毫紫微閣,病眼昏花困書檄。
莫教印綬繫餘年,去掃墳墓當有日。
功成頭白早歸來,共藉梨花作寒食。

“石头山高暗松栎”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
炯炯明珠照双璧,当年三老苏程石。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鳬舄。

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
我时与子皆儿童,狂走从人觅梨栗。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
健如黄犊不可恃,隙过白驹那暇惜。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醴泉寺古垂橘柚,石头山高暗松栎。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诸孙相逢万里外,一笑未解千忧集。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子方得郡古山阳,老手生风谢刀笔。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
莫教印绶系余年,去扫坟墓当有日。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功成头白早归来,共藉梨花作寒食。

“石头山高暗松栎”全诗注音

jiǒng jiǒng míng zhū zhào shuāng bì , dāng nián sān lǎo sū chéng shí 。

炯炯明珠照双璧,当年三老苏程石。

lǐ rén xià dào bì jiū zhàng , cì shǐ yíng mén dǎo fú xì 。

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鳬舄。

wǒ shí yǔ zǐ jiē ér tóng , kuáng zǒu cóng rén mì lí lì 。

我时与子皆儿童,狂走从人觅梨栗。

jiàn rú huáng dú bù kě shì , xì guò bái jū nà xiá xī 。

健如黄犊不可恃,隙过白驹那暇惜。

lǐ quán sì gǔ chuí jú yòu , shí tou shān gāo àn sōng lì 。

醴泉寺古垂橘柚,石头山高暗松栎。

zhū sūn xiāng féng wàn lǐ wài , yī xiào wèi jiě qiān yōu jí 。

诸孙相逢万里外,一笑未解千忧集。

zǐ fāng dé jùn gǔ shān yáng , lǎo shǒu shēng fēng xiè dāo bǐ 。

子方得郡古山阳,老手生风谢刀笔。

wǒ zhèng hán háo zǐ wēi gé , bìng yǎn hūn huā kùn shū xí 。

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

mò jiào yìn shòu xì yú nián , qù sǎo fén mù dāng yǒu rì 。

莫教印绶系余年,去扫坟墓当有日。

gōng chéng tóu bái zǎo guī lái , gòng jiè lí huā zuò hán shí 。

功成头白早归来,共藉梨花作寒食。

“石头山高暗松栎”全诗翻译

译文:
炯炯明珠照双璧,当年三老苏程石。
明亮的明珠照耀着宝璧,昔日三位老者是苏武、程颢和石崇。

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鳬舄。
乡间普通人拿着杖避让野鸠,而官员刺史却迎接着倒在鞋舄之上。

我时与子皆儿童,狂走从人觅梨栗。
我和你那时都还是孩童,疯狂地跟着大人寻找梨和栗子。

健如黄犊不可恃,隙过白驹那暇惜。
身体健壮如同小黄牛,却不能依靠它,像白驹一样,时光匆匆不留余暇。

醴泉寺古垂橘柚,石头山高暗松栎。
醴泉寺里古老的橘树和柚树低垂着果实,石头山上高耸着茂密的松树和栎树。

诸孙相逢万里外,一笑未解千忧集。
各自的孙子相聚在万里之外,一笑之间却无法解除千般忧虑。

子方得郡古山阳,老手生风谢刀笔。
你终于得到郡里古老的山阳,老寿星挥动手中扇子,辞别刀笔作文的辛劳。

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
我正在紫微阁里准备写字,但病眼昏花,无力书写信札。

莫教印绶系余年,去扫坟墓当有日。
不要让印章和绶带束缚我余生,将来一定有一天我要去祭扫坟墓。

功成头白早归来,共藉梨花作寒食。
功业完成后,我已白发苍苍地早早归来,与你共坐在梨花下过寒食节。



总结:

诗人通过描写官场与乡村、童年与成年、健康与衰老、离别与相聚等对比,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命运的思虑,同时也透露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漠和对人生本真的珍视。整首诗以朴实的白话文表达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生命的感悟。

“石头山高暗松栎”总结赏析

赏析::
这首《送表弟程六知楚州》是苏轼送别表弟程六前往楚州的诗歌。苏轼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程六的行程和送别情景,以及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中炯炯明珠照双璧的描写,突显了程六出众的才华和品质,以及两人的匹配默契。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鳬舄等细节描写了程六在地方上的职务和地位。
作者以回忆当年儿时与程六嬉戏玩耍的情景,表达了对友谊和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接着以黄犊、白驹比喻年少气盛和人生初期,强调了青春不可永恒,要珍惜时光。
诗中通过描述醴泉寺的景致和诸孙相逢的情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情的深沉。子方得郡古山阳、老手生风谢刀笔,表达了对程六未来前程的祝愿和期盼。
最后以病眼昏花困书檄的自省,呼吁程六不要为政治事务所累,建议其早日归来,享受安宁的生活,共藉梨花作寒食,展现了作者的关怀和深情。
标签: 叙事、劝告、怀友、赞颂

“石头山高暗松栎”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石头山高暗松栎”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