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於一切法上通”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若於一切法上通”出自哪首诗?

答案:若於一切法上通”出自: 宋代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二○六》,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ruò wū yī qiè fǎ shàng tōng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

问题2:“若於一切法上通”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若於一切法上通”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若於一切法上通”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若於一切法上通”的下一句是: 身去亦是有所得 , 诗句拼音为: shēn qù yì shì yǒu suǒ de ,诗句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

“若於一切法上通”全诗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二○六 (jì sòng èr bǎi líng wǔ shǒu qí èr ○ liù)

朝代:宋    作者: 释正觉

若於一切法上通,身去亦是有所得。
若於一切用处豁,落去亦是有所得。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ruò wū yī qiè fǎ shàng tōng , shēn qù yì shì yǒu suǒ de 。
ruò wū yī qiè yòng chǔ huō , luò qù yì shì yǒu suǒ de 。

“若於一切法上通”繁体原文

偈頌二百零五首 其二○六

若於一切法上通,身去亦是有所得。
若於一切用處豁,落去亦是有所得。

“若於一切法上通”韵律对照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若於一切法上通,身去亦是有所得。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若於一切用处豁,落去亦是有所得。

“若於一切法上通”全诗注音

ruò wū yī qiè fǎ shàng tōng , shēn qù yì shì yǒu suǒ de 。

若於一切法上通,身去亦是有所得。

ruò wū yī qiè yòng chǔ huō , luò qù yì shì yǒu suǒ de 。

若於一切用处豁,落去亦是有所得。

“若於一切法上通”全诗翻译

译文:
若是在一切法上都通达了,即使身体离去,也是有所得的。
若是在一切用处都能豁达,即使一切外在都消失了,也是有所得的。
总结:这段古文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当我们在各种方面都能通达、豁达时,我们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收获。无论是在法上还是在用处上,对于人生的领悟和修养都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若於一切法上通”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释正觉创作的《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二○六》,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宗思想。诗人强调了对一切事物的通达和利用,以及对身和用处的超越,表达了超越世俗的智慧和洞察力。
诗中的第一句“若於一切法上通,身去亦是有所得”强调了通达一切事物的重要性。这里的“一切法”可以理解为一切事物或现象,诗人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通达一切事物,超越局限,我们才能真正获得收益。这里的“身去”可能指的是超越自我,放下执念,从而获得解脱。
第二句“若於一切用处豁,落去亦是有所得”则强调了对一切用处的豁达。这里的“用处”可以理解为功利或目的。诗人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不受功利的束缚,对一切用处保持豁达,我们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收获。这也是禅宗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的概念,通过不执着于目的,反而能够更好地达到目标。

“若於一切法上通”诗句作者释正觉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发,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於净明寺本宗大师,得戒於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於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於卷末。更多...

“若於一切法上通”相关诗句:

  • 若於一切法上通 出自 [宋]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二○六 》
  • 然於一切法 出自 [宋] 释师范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其七一 》
  • 於一切法中对待 出自 [宋] 释德洪 ·《上蓝忠禅师赞 》
  • 若於一切用处豁 出自 [宋]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二○六 》
  • 一切法中无有法 出自 [唐] 傅翕 ·《行路难二十篇(幷序) 第八章明本际不可得 》
  • 一法遍含一切法 出自 [宋] 释印肃 ·《证道歌 其一四四 》
  • 一法能知一切法 出自 [宋] 释德洪 ·《上蓝忠禅师赞 》
  • 一法徧含一切法 出自 [唐] 玄觉 ·《永嘉证道歌 》
  • 即一切法 出自 [宋] 释德洪 ·《衡山南台寺飞来罗汉赞 》
  • 印一切法 出自 [宋] 释德洪 ·《衡山南台寺飞来罗汉赞 》
  • 一念了知一切法 出自 [宋] 释德洪 ·《戊戌岁元日梦云庵携登塔问答甚多觉而忘之作此 》
  • 一法圆成一切义 出自 [宋] 释慧空 ·《答普贤梦石纪梦授观音偈 》
  • 佛说一切法 出自 [宋] 释印肃 ·《偈颂三十首 其一一 》
  • 一切法皆同 出自 [唐] 司马承祯 ·《太上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 》
  • 一切有爲法 出自 [宋] 岳珂 ·《苏文忠罗汉偈帖赞 》
  • 一切法依他 出自 [宋] 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其一九 》
  • 遍了一切法 出自 [宋] 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其一九 》
  • 一切有爲法 出自 [宋] 刘才邵 ·《玛瑙数珠偈 》
  • 吾闻一切法 出自 [宋] 郑刚中 ·《盗焚浦江龙德寺经藏与卷轴化爲玉诸公谈禈论佛指真画僞如泥中洗泥余窃不取且火之焚物无所不坏独经卷不随土木灰烬者理固灼然岂俟多谈因戏爲一诗然不可以付寺僧也 》
  • 我法一切无 出自 [宋] 方岳 ·《梦有饟予宝器一奁者曰僧某甲入寂奉以别也一念不敢受当与善知识作供耳顾眡僧在傍恢然伟岸与之揖甚野划然笑曰我不管也因墨格上笔书云老藤一枝孤云万里如是我闻我闻如是放笔趺坐而逝既觉因作偈言焉知僧非异人与予宿有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