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寻静语应无极”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诗寻静语应无极”出自哪首诗?

答案:诗寻静语应无极”出自: 宋代 林逋 《闻灵皎师自信州归越以诗招之》,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shī xún jìng yǔ yìng wú jí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问题2:“诗寻静语应无极”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诗寻静语应无极”的上一句是: 一湖明月上秋衣 , 诗句拼音为: yī hú míng yuè shàng qiū yī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问题3:“诗寻静语应无极”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诗寻静语应无极”的下一句是: 琴弄寒声转入微 , 诗句拼音为: qín nòng hán shēng zhuǎn rù wēi ,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寻静语应无极”全诗

闻灵皎师自信州归越以诗招之 (wén líng jiǎo shī zì xìn zhōu guī yuè yǐ shī zhāo zhī)

朝代:宋    作者: 林逋

天师苍翠横金锡,地藏清凉掩竹扉。
千里白云随野步,一湖明月上秋衣。
诗寻静语应无极,琴弄寒声转入微。
我亦孤山有泉石,肯来松下共忘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tiān shī cāng cuì héng jīn xī , dì cáng qīng liáng yǎn zhú fēi 。
qiān lǐ bái yún suí yě bù , yī hú míng yuè shàng qiū yī 。
shī xún jìng yǔ yìng wú jí , qín nòng hán shēng zhuǎn rù wēi 。
wǒ yì gū shān yǒu quán shí , kěn lái sōng xià gòng wàng jī 。

“诗寻静语应无极”繁体原文

聞靈皎師自信州歸越以詩招之

天師蒼翠橫金錫,地藏清凉掩竹扉。
千里白雲隨野步,一湖明月上秋衣。
詩尋靜語應無極,琴弄寒聲轉入微。
我亦孤山有泉石,肯來松下共忘機。

“诗寻静语应无极”韵律对照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天师苍翠横金锡,地藏清凉掩竹扉。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千里白云随野步,一湖明月上秋衣。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寻静语应无极,琴弄寒声转入微。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我亦孤山有泉石,肯来松下共忘机。

“诗寻静语应无极”全诗注音

tiān shī cāng cuì héng jīn xī , dì cáng qīng liáng yǎn zhú fēi 。

天师苍翠横金锡,地藏清凉掩竹扉。

qiān lǐ bái yún suí yě bù , yī hú míng yuè shàng qiū yī 。

千里白云随野步,一湖明月上秋衣。

shī xún jìng yǔ yìng wú jí , qín nòng hán shēng zhuǎn rù wēi 。

诗寻静语应无极,琴弄寒声转入微。

wǒ yì gū shān yǒu quán shí , kěn lái sōng xià gòng wàng jī 。

我亦孤山有泉石,肯来松下共忘机。

“诗寻静语应无极”全诗翻译

译文:
天师手持苍翠的横金锡,地藏佛清凉地掩上竹扉。千里白云随着行走的步伐,一湖明月照在秋衣上。诗篇中寻求宁静的言语无限广阔,琴声中弹奏的寒意渐渐变得微弱。我也是一个孤立的山中有泉水和石头,愿意与你一起来松树下共同忘却尘世之忧。



总结:

诗人通过描述天师、地藏佛的形象以及自然景观中的白云、明月、泉石,表达了对宁静与忘却尘世的向往。这首诗弥漫着古典雅致的氛围,寄托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愿望。

“诗寻静语应无极”总结赏析

这首诗《闻灵皎师自信州归越以诗招之》是林逋创作的,诗中描写了一位天师灵皎师的归来情景,并表达了与灵皎师共赏山水之美的愿望。
赏析:这首诗以清新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山水画面。首句"天师苍翠横金锡"以对天师的仙风道骨的描写展开,他身着青色衣袍,手持金锡杖,仙风道骨不言自明。接着,诗人描述了地藏寺的景象,"地藏清凉掩竹扉",这里清幽宁静,藏匿于竹林之中。整个画面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片宁静的仙境。
接下来的句子"千里白云随野步,一湖明月上秋衣"表现出了诗人与灵皎师漫步山野的情景,他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白云和明月成了陪伴。诗人渴望与灵皎师共同寻找宁静,探讨道义。
最后两句"我亦孤山有泉石,肯来松下共忘机"则表达了诗人自己也在山林中有一方净土,他愿意邀请灵皎师一同来此,共享忘却尘世纷扰的宁静。

“诗寻静语应无极”诗句作者林逋介绍:

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复,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早年放游江淮间,後隠居杭州孤山,相传二十年足不至城市,以布衣终身。仁宗天圣六年卒(宋桑世昌《林逋传》,明万历本《林和靖先生诗集》附),年六十一(《咸淳临安志》卷六五)。真宗闻其名,曾赐粟帛;及卒,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林逋诗,以明正德间黑口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四部丛刊》所收影明钞本即据此)。校以宋绍熙间沈诜刻本(简称宋本,只残存卷上)、明正统八年王玘刻本(简称正统本)、明万历间诸时宝刻本(简称万历本)。并参校清康熙四十七年吴调元刻本(简称康熙本)、日本贞享三年柳枝轩刊本(二卷本,简称和刻)、一九六○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宋林逋自书诗卷》(简称自书诗卷)及《淳佑临安志》(简称《淳佑志》)、《咸淳临安志》(简称《咸淳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且吸收了清卢文弨以正统本校康熙本(简称卢校)、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邵裴子校本(简称邵校)的部分成果。另据自书诗卷、康熙本、《淳佑志》、《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於第四卷卷末。更多...

“诗寻静语应无极”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