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佛国於中现”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十方佛国於中现”出自哪首诗?

答案:十方佛国於中现”出自: 宋代 释遵式 《十六观经颂 树观第四》,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shí fāng fó guó wū zhōng xiàn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

问题2:“十方佛国於中现”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十方佛国於中现”的上一句是: 宝幢幡盖影重重 , 诗句拼音为: bǎo zhuàng fān gài yǐng chóng chóng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

问题3:“十方佛国於中现”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十方佛国於中现”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十方佛国於中现”全诗

十六观经颂 树观第四 (shí liù guān jīng sòng shù guān dì sì)

朝代:宋    作者: 释遵式

四观宝树七重行,宝叶华敷妙宫殿。
宝幢幡盖影重重,十方佛国於中现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sì guān bǎo shù qī chóng xíng , bǎo yè huá fū miào gōng diàn 。
bǎo zhuàng fān gài yǐng chóng chóng , shí fāng fó guó wū zhōng xiàn 。

“十方佛国於中现”繁体原文

十六觀經頌 樹觀第四

四觀寶樹七重行,寶葉華敷妙宮殿。
寶幢幡蓋影重重,十方佛國於中現。

“十方佛国於中现”韵律对照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四观宝树七重行,宝叶华敷妙宫殿。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宝幢幡盖影重重,十方佛国於中现。

“十方佛国於中现”全诗注音

sì guān bǎo shù qī chóng xíng , bǎo yè huá fū miào gōng diàn 。

四观宝树七重行,宝叶华敷妙宫殿。

bǎo zhuàng fān gài yǐng chóng chóng , shí fāng fó guó wū zhōng xiàn 。

宝幢幡盖影重重,十方佛国於中现。

“十方佛国於中现”全诗翻译

译文:
一棵奇妙的宝树在七重空间中展现着其壮丽的景象,树叶宝石般璀璨,覆盖了宝殿。
宝幢和幡盖的影子层层重叠,仿佛展现了十方世界的佛国。



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宝树的壮丽景象。这棵宝树拥有七个层次的空间,树上的宝叶如花般绚烂,覆盖了妙宫殿。宝幢和幡盖的影子交织重叠,给人一种十方佛国同时呈现的感觉。整个诗歌通过宝树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宏伟景象,具有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十方佛国於中现”总结赏析

《十六观经颂 树观第四》是一首描写观音菩萨所见宝树的古诗。这首诗包含了写景、抒情、咏物等元素。
赏析:
这首诗以树观为主题,表现了一棵宝树的神奇壮丽之处。首句“四观宝树七重行”揭示了这棵宝树有着七层妙境,四种不同的观看方式,引领读者进入了神秘的境界。接下来的句子“宝叶华敷妙宫殿”生动地描绘了树叶如华丽的宫殿一般,显示了它的壮美。
诗中提到的“宝幢幡盖影重重”暗示了宝树周围有着金色的幢幡和幡盖,这是佛教寺庙的象征,也显示出宝树的神圣性质。最后两句“十方佛国於中现”则表现了宝树的超自然力量,能够在十方佛国中显现。
整首诗通过对宝树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它的神秘和威严,同时也反映了佛教信仰中对宝树的尊崇。这是一首具有宗教意义的古诗,通过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信仰的情感。

“十方佛国於中现”诗句作者释遵式介绍:

释遵式(九六四~一○三二),俗姓叶,字知白,天台宁海(今属浙江)人。少投东山义全出家,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从宝云义通受业。淳化初,居宝云讲席。真宗咸平中,归天台。大中祥符中,历居景德寺、杭州昭庆寺讲席。後居复兴故天竺寺,赐号慈云。着《净土忏法》、《金光明》、《观音》诸本忏仪行世,又号慈云忏主。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事见《镡津集》卷一五《杭州武林天竺寺故大法师慈云式公行业曲记》。着述今存《金园集》三卷、《天竺别集》三卷等。 遵式诗,以《续藏经》本《金园集》、《天竺别集》爲底本,《金园集》参校日本刻本(简称日刻本,藏上海图书馆)。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七首,共编爲一卷。更多...

“十方佛国於中现”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