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观势至菩萨身”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次观势至菩萨身”出自哪首诗?

答案:次观势至菩萨身”出自: 宋代 释遵式 《十六观经颂 势至观第十一》,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cì guān shì zhì pú sà shēn ,诗句平仄:

问题2:“次观势至菩萨身”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次观势至菩萨身”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次观势至菩萨身”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次观势至菩萨身”的下一句是: 量等观音无有异 , 诗句拼音为: liáng děng guān yīn wú yǒu yì ,诗句平仄:仄平

“次观势至菩萨身”全诗

十六观经颂 势至观第十一 (shí liù guān jīng sòng shì zhì guān dì shí yī)

朝代:宋    作者: 释遵式

次观势至菩萨身,量等观音无有异。
但於肉髻宝缾中,盛衆光明现佛事。

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cì guān shì zhì pú sà shēn , liáng děng guān yīn wú yǒu yì 。
dàn wū ròu jì bǎo píng zhōng , shèng zhòng guāng míng xiàn fó shì 。

“次观势至菩萨身”繁体原文

十六觀經頌 勢至觀第十一

次觀勢至菩薩身,量等觀音無有異。
但於肉髻寶缾中,盛衆光明現佛事。

“次观势至菩萨身”韵律对照

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次观势至菩萨身,量等观音无有异。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但於肉髻宝缾中,盛衆光明现佛事。

“次观势至菩萨身”全诗注音

cì guān shì zhì pú sà shēn , liáng děng guān yīn wú yǒu yì 。

次观势至菩萨身,量等观音无有异。

dàn wū ròu jì bǎo píng zhōng , shèng zhòng guāng míng xiàn fó shì 。

但於肉髻宝缾中,盛衆光明现佛事。

“次观势至菩萨身”全诗翻译

译文:
次观势至菩萨的身形,与观音菩萨的身形一样没有任何差异。
只是他将众多的光明,盛放在头上的宝贵髻发和宝缾之中,显现出佛陀的事迹。



总结:

诗中描述了次观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的身形没有任何差异,但次观势至菩萨将众多光明放在头上的宝贵髻发和宝缾中,以显现佛陀的事迹。

“次观势至菩萨身”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释遵式创作的《十六观经颂 势至观第十一》。诗中描述了势至菩萨身体的观音化现,以及观音菩萨和佛陀的关联。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佛教思想。
首先,诗人提到势至菩萨身体的观音化现,意味着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没有任何区别。这反映了佛教教义中的观念,即众生本来具有佛性,与佛陀没有本质上的差异。这种思想鼓励人们修行以认识自己的内在潜能。
其次,诗人提到观音菩萨的肉髻宝缾,这是佛教中一种象征性的意象。肉髻表示观音菩萨的智慧和慈悲,而宝缾则象征着法宝和法教的传播。这里的“光明现佛事”表明观音菩萨通过自身的存在和示现,展示了佛法的真谛,带来光明和启示。
最后,诗篇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辞花样,突出了佛教教义的核心思想。整首诗强调了观音菩萨与佛陀的统一,以及佛法的普遍性和慈悲性质。

“次观势至菩萨身”诗句作者释遵式介绍:

释遵式(九六四~一○三二),俗姓叶,字知白,天台宁海(今属浙江)人。少投东山义全出家,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从宝云义通受业。淳化初,居宝云讲席。真宗咸平中,归天台。大中祥符中,历居景德寺、杭州昭庆寺讲席。後居复兴故天竺寺,赐号慈云。着《净土忏法》、《金光明》、《观音》诸本忏仪行世,又号慈云忏主。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事见《镡津集》卷一五《杭州武林天竺寺故大法师慈云式公行业曲记》。着述今存《金园集》三卷、《天竺别集》三卷等。 遵式诗,以《续藏经》本《金园集》、《天竺别集》爲底本,《金园集》参校日本刻本(简称日刻本,藏上海图书馆)。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七首,共编爲一卷。更多...

“次观势至菩萨身”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