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闻争诵十行诏”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遥闻争诵十行诏”出自哪首诗?

答案:遥闻争诵十行诏”出自: 宋代 苏轼 《次韵张昌言喜雨》,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yáo wén zhēng sòng shí xíng zhào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仄

问题2:“遥闻争诵十行诏”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遥闻争诵十行诏”的上一句是: 年来赤地到青徐 , 诗句拼音为: nián lái chì dì dào qīng xú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仄

问题3:“遥闻争诵十行诏”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遥闻争诵十行诏”的下一句是: 无异亲巡六尺舆 , 诗句拼音为: wú yì qīn xún liù chǐ yú ,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遥闻争诵十行诏”全诗

次韵张昌言喜雨 (cì yùn zhāng chāng yán xǐ yǔ)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千里黄流失故居,年来赤地到青徐。
遥闻争诵十行诏,无异亲巡六尺舆。
精贯天人一言足,云兴岳渎万灵趋。
爱君谁似元和老,贺雨诗成即谏书。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qiān lǐ huáng liú shī gù jū , nián lái chì dì dào qīng xú 。
yáo wén zhēng sòng shí xíng zhào , wú yì qīn xún liù chǐ yú 。
jīng guàn tiān rén yī yán zú , yún xīng yuè dú wàn líng qū 。
ài jūn shuí sì yuán hé lǎo , hè yǔ shī chéng jí jiàn shū 。

“遥闻争诵十行诏”繁体原文

次韵張昌言喜雨

千里黄流失故居,年來赤地到青徐。
遥聞爭誦十行詔,無異親巡六尺輿。
精貫天人一言足,雲興嶽瀆萬靈趨。
愛君誰似元和老,賀雨詩成即諫書。

“遥闻争诵十行诏”韵律对照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黄流失故居,年来赤地到青徐。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遥闻争诵十行诏,无异亲巡六尺舆。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精贯天人一言足,云兴岳渎万灵趋。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爱君谁似元和老,贺雨诗成即谏书。

“遥闻争诵十行诏”全诗注音

qiān lǐ huáng liú shī gù jū , nián lái chì dì dào qīng xú 。

千里黄流失故居,年来赤地到青徐。

yáo wén zhēng sòng shí xíng zhào , wú yì qīn xún liù chǐ yú 。

遥闻争诵十行诏,无异亲巡六尺舆。

jīng guàn tiān rén yī yán zú , yún xīng yuè dú wàn líng qū 。

精贯天人一言足,云兴岳渎万灵趋。

ài jūn shuí sì yuán hé lǎo , hè yǔ shī chéng jí jiàn shū 。

爱君谁似元和老,贺雨诗成即谏书。

“遥闻争诵十行诏”全诗翻译

译文:
千里黄河流失了故居,多年来它从赤地变成了青徐之地。
遥远听闻人们争相朗诵着十行诏书,这与亲临六尺舆的皇帝并无二致。
深刻理解天人之间的至理,一言便足以贯穿天地,云气涌动,岳山和渎水之神都趋之若鹜。
我爱慕的君王,有谁能与元和年间的老君王相比?在贺雨的诗作成就后,即成为进谏的奏章。



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流经青徐的景象,暗示了岁月变迁的悠久历程。同时,它表达了君主智慧高超,一言可动天地的境界。最后,诗人称颂了元和年间的贤明君王,并将贺雨的诗作看作进谏之书。

“遥闻争诵十行诏”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次韵张昌言喜雨》是苏轼为庆贺雨水丰沛而作的诗篇。诗中表达了对雨水的欢喜之情以及对政治和社会的关切。
首句“千里黄流失故居,年来赤地到青徐。”描写了长期干旱的情景,使人感受到土地的渴望和农民的苦痛。作者通过“黄流”和“赤地”这两个词语,生动地描述了干旱地区的荒凉和干渴。
接下来的两句“遥闻争诵十行诏,无异亲巡六尺舆。”讲述了官员们因雨水来临而欢欣鼓舞,诵读政府发布的告示。这反映了政府对干旱问题的重视,以及百姓的期待。
第三句“精贯天人一言足,云兴岳渎万灵趋。”表达了天降雨水的神奇和奇妙,暗示了自然界的秩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雨水的降临被赋予了一种神圣的意义,似乎是天命的安排。
最后两句“爱君谁似元和老,贺雨诗成即谏书。”赞美了元和年间的贤明君主,并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以“贺雨诗成即谏书”的方式,暗示了自己愿意为国家的繁荣和百姓的幸福而竭尽全力。

“遥闻争诵十行诏”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遥闻争诵十行诏”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