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亦好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古生亦好事”出自哪首诗?

答案:古生亦好事”出自: 宋代 苏轼 《东坡八首 其七》,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gǔ shēng yì hǎo shì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仄

问题2:“古生亦好事”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古生亦好事”的上一句是: 卖药西市垣 , 诗句拼音为: mài yào xī shì yuán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仄

问题3:“古生亦好事”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古生亦好事”的下一句是: 恐是押牙孙 , 诗句拼音为: kǒng shì yā yá sūn ,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古生亦好事”全诗

东坡八首 其七 (dōng pō bā shǒu qí qī)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潘子久不调,沽酒江南村。
郭生本将种,卖药西市垣。
古生亦好事,恐是押牙孙。
家有一亩竹,无时容叩门。
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
从我於东坡,劳饷同一飧。
可怜杜拾遗,事与朱阮论。
吾师卜子夏,四海皆弟昆。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平平平,○仄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pān zǐ jiǔ bù tiáo , gū jiǔ jiāng nán cūn 。
guō shēng běn jiāng zhǒng , mài yào xī shì yuán 。
gǔ shēng yì hǎo shì , kǒng shì yā yá sūn 。
jiā yǒu yī mǔ zhú , wú shí róng kòu mén 。
wǒ qióng jiāo jiù jué , sān zǐ dú jiàn cún 。
cóng wǒ wū dōng pō , láo xiǎng tóng yī sūn 。
kě lián dù shí yí , shì yǔ zhū ruǎn lùn 。
wú shī bǔ zǐ xià , sì hǎi jiē dì kūn 。

“古生亦好事”繁体原文

東坡八首 其七

潘子久不調,沽酒江南村。
郭生本將種,賣藥西市垣。
古生亦好事,恐是押牙孫。
家有一畝竹,無時容叩門。
我窮交舊絕,三子獨見存。
從我於東坡,勞餉同一飧。
可憐杜拾遺,事與朱阮論。
吾師卜子夏,四海皆弟昆。

“古生亦好事”韵律对照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潘子久不调,沽酒江南村。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郭生本将种,卖药西市垣。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古生亦好事,恐是押牙孙。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家有一亩竹,无时容叩门。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

○仄平平平,○仄平仄平。
从我於东坡,劳饷同一飧。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可怜杜拾遗,事与朱阮论。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吾师卜子夏,四海皆弟昆。

“古生亦好事”全诗注音

pān zǐ jiǔ bù tiáo , gū jiǔ jiāng nán cūn 。

潘子久不调,沽酒江南村。

guō shēng běn jiāng zhǒng , mài yào xī shì yuán 。

郭生本将种,卖药西市垣。

gǔ shēng yì hǎo shì , kǒng shì yā yá sūn 。

古生亦好事,恐是押牙孙。

jiā yǒu yī mǔ zhú , wú shí róng kòu mén 。

家有一亩竹,无时容叩门。

wǒ qióng jiāo jiù jué , sān zǐ dú jiàn cún 。

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

cóng wǒ wū dōng pō , láo xiǎng tóng yī sūn 。

从我於东坡,劳饷同一飧。

kě lián dù shí yí , shì yǔ zhū ruǎn lùn 。

可怜杜拾遗,事与朱阮论。

wú shī bǔ zǐ xià , sì hǎi jiē dì kūn 。

吾师卜子夏,四海皆弟昆。

“古生亦好事”全诗翻译

译文:
潘子科举很多次没考上,在江南村卖酒。
郭生原是将门之后,现在在西市墙边卖药。
古生却喜欢行侠仗义,据说是押牙的子孙。
古生家有一亩竹林,不时吸引我去串门。
我很穷,交旧的朋友都断绝了,只剩下这三位朋友。
他们跟我到东坡耕种,忙碌了一天,只是一起吃顿晚饭。
可爱的杜工部,他的心事可以与朱老和阮生讨论。
我也学习卜子夏,在在四海之内皆有兄弟。
 

潘子:潘丙。苏轼卖酒的朋友。
郭生:郭遘(gòu)。苏轼卖药的朋友。
古生:古耕道。苏轼的朋友,喜欢行侠仗义。
押牙:官名。亦作押衙。唐、五代方镇使府置,尽掌节度使衙内之事,管领仪仗、侍卫; 有左右押牙、左右厢都押牙等名目。
杜拾遗: 杜甫,世称杜工部、杜拾遗。
朱阮:指朱老和阮生。杜甫在成都结识的朋友。后世常与“朱老”连用成“阮生朱老”或“朱老阮生”作为咏知交的典故。
卜子夏:卜商,字子夏,南阳郡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春秋时宋国人司马牛因为哥哥背叛而非常难过,子夏劝他:“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古生亦好事”总结赏析

背景:
苏轼被贬,来到黄州一年多,他处境十分艰难,陷入了穷困潦倒的境地。旧日的老友们似乎都回避着他,仿佛害怕与他有所接触。苏轼得到了在城东山坡上广达五十亩的荒地。当时,苏轼家中有小王夫人、侍妾朝云和三个儿子。次子苏迨11岁,幼子苏过9岁。面对这些土地,能够充当垦荒劳动力的,只有22岁的长子苏迈。然而,让身为读书人的两父子去开垦这片土地实在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好在他在黄州生活结识了三位新朋友。

第一位是潘丙,“潘子久不调,沽酒江南村。”,他在“南村”经营着一家酒馆,位于长江南岸的鄂州樊口。每当苏轼和朋友去鄂州西山游玩时,都会光顾潘丙的酒馆,享用美酒。潘丙字彦明,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依靠在江南樊口卖酒维持家人的生活。潘丙读过书,曾经乡试第一,称为“解元”,可后来决定不做官,就不参加科举考试了。


第二位是郭遘,他在城西卖药,“郭生本将种,卖药西市垣。”。原籍汾阳,后移民至黄州并落户。郭遘自称是唐代七朝元老郭子仪的后人,所以诗中说“本将种”。
第三位是古耕道,“古生亦好事,恐是押牙孙。”。是一位行侠仗义的豪士。据说古家祖上曾在朝中担任仪仗侍卫的职务。古生家门外有一片竹林,吸引着苏轼常常去串门。

这三位朋友各自祖辈虽有着独特的背景和身份,现已是普通阶层。危难时刻,三位仗义豪爽的朋友挺身而出,承担了大量的垦荒任务,帮助苏轼渡过了难关。

苏轼深刻地体会到了杜甫当年因淳朴友情而体验到的快乐,因此他将自己与潘郭古三位朋友的关系比喻为杜甫与朱老和阮生的情谊。这比喻表达了他对这份真挚友谊的珍视,并将其视为一种珍贵的心灵财富。

诗人创作这首诗的是为了纪念他在黄州结识的三位新朋友。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三位朋友的感激之情,以及在困境中得到朋友们帮助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和情感体验,


“古生亦好事”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古生亦好事”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