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全宋诗 >诗词名句 > 滕王阁诗 > 对此悲歌孰爲听

“对此悲歌孰爲听”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对此悲歌孰爲听”出自哪首诗?

答案:对此悲歌孰爲听”出自: 宋代 王安国 《滕王阁诗》,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dì shì yuǎn lián xú rú tíng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

问题2:“对此悲歌孰爲听”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对此悲歌孰爲听”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对此悲歌孰爲听”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对此悲歌孰爲听”的下一句是: 穷南有客两曾经 , 诗句拼音为: qióng nán yǒu kè liǎng céng jīng ,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此悲歌孰爲听”全诗

滕王阁诗 (téng wáng gé shī)

朝代:宋    作者: 王安国

地势远连徐孺亭,穷南有客两曾经。
檐前燕雀鸣相鬬,潭里蛟龙困未醒。
乱霭苍茫侵树色,惊涛浩荡失天形。
当时好景无同赏,对此悲歌孰为听。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dì shì yuǎn lián xú rú tíng , qióng nán yǒu kè liǎng céng jīng 。
yán qián yàn què míng xiāng dòu , tán lǐ jiāo lóng kùn wèi xǐng 。
luàn ǎi cāng máng qīn shù sè , jīng tāo hào dàng shī tiān xíng 。
dāng shí hǎo jǐng wú tóng shǎng , duì cǐ bēi gē shú wèi tīng 。

“对此悲歌孰爲听”繁体原文

滕王閣詩

地勢遠連徐孺亭,窮南有客兩曾經。
簷前燕雀鳴相鬬,潭裏蛟龍困未醒。
亂靄蒼茫侵樹色,驚濤浩蕩失天形。
當時好景無同賞,對此悲歌孰爲聽。

“对此悲歌孰爲听”韵律对照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地势远连徐孺亭,穷南有客两曾经。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檐前燕雀鸣相鬬,潭里蛟龙困未醒。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乱霭苍茫侵树色,惊涛浩荡失天形。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当时好景无同赏,对此悲歌孰为听。

“对此悲歌孰爲听”全诗注音

dì shì yuǎn lián xú rú tíng , qióng nán yǒu kè liǎng céng jīng 。

地势远连徐孺亭,穷南有客两曾经。

yán qián yàn què míng xiāng dòu , tán lǐ jiāo lóng kùn wèi xǐng 。

檐前燕雀鸣相鬬,潭里蛟龙困未醒。

luàn ǎi cāng máng qīn shù sè , jīng tāo hào dàng shī tiān xíng 。

乱霭苍茫侵树色,惊涛浩荡失天形。

dāng shí hǎo jǐng wú tóng shǎng , duì cǐ bēi gē shú wèi tīng 。

当时好景无同赏,对此悲歌孰为听。

“对此悲歌孰爲听”全诗翻译

译文: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
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
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
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
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注释:
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对此悲歌孰爲听”总结赏析

鉴赏: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创作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诗人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对此悲歌孰爲听”诗句作者王安国介绍:

王安国(一○二八~一○七四),字平甫,临川(今属江西)人。安石弟。神宗熙宁初召试,赐进士及第,除武昌军节度推官,西京国子教授。官满,召爲崇文院校书,改秘阁校理。政见与安石不合,吕惠卿爲相时,因与郑侠狱牵连,夺官放归。熙宁七年卒,年四十七。有文集六十卷,已佚。今存《王校理集》(见《两宋名贤小集》)一卷。事见《临川集》卷九一《王平甫墓志》,《宋史》卷三二七有传。王安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爲底本,酌校他书,连同新辑集外诗合编爲一卷更多...

“对此悲歌孰爲听”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