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竟作何官”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白头翁竟作何官”出自哪首诗?

答案:白头翁竟作何官”出自: 宋代 苏轼 《村醪二尊献张平阳 其三》,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bái tóu wēng jìng zuò hé guān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问题2:“白头翁竟作何官”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白头翁竟作何官”的上一句是: 少负清名晚方用 , 诗句拼音为: shǎo fù qīng míng wǎn fāng yòng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问题3:“白头翁竟作何官”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白头翁竟作何官”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白头翁竟作何官”全诗

村醪二尊献张平阳 其三 (cūn láo èr zūn xiàn zhāng píng yáng qí sān)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张公高躅不可到,我欲挽肩才觉难。
事业已归前辈录,典刑留与後人看。
诗如琢雪清牙颊,身觐飞龙吐胆肝。
少负清名晚方用,白头翁竟作何官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zhāng gōng gāo zhú bù kě dào , wǒ yù wǎn jiān cái jué nán 。
shì yè yǐ guī qián bèi lù , diǎn xíng liú yǔ hòu rén kàn 。
shī rú zhuó xuě qīng yá jiá , shēn jìn fēi lóng tǔ dǎn gān 。
shǎo fù qīng míng wǎn fāng yòng , bái tóu wēng jìng zuò hé guān 。

“白头翁竟作何官”繁体原文

村醪二尊獻張平陽 其三

張公高躅不可到,我欲挽肩纔覺難。
事業已歸前輩錄,典刑留與後人看。
詩如琢雪清牙頰,身覲飛龍吐膽肝。
少負清名晚方用,白頭翁竟作何官。

“白头翁竟作何官”韵律对照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张公高躅不可到,我欲挽肩才觉难。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事业已归前辈录,典刑留与後人看。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如琢雪清牙颊,身觐飞龙吐胆肝。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少负清名晚方用,白头翁竟作何官。

“白头翁竟作何官”全诗注音

zhāng gōng gāo zhú bù kě dào , wǒ yù wǎn jiān cái jué nán 。

张公高躅不可到,我欲挽肩才觉难。

shì yè yǐ guī qián bèi lù , diǎn xíng liú yǔ hòu rén kàn 。

事业已归前辈录,典刑留与後人看。

shī rú zhuó xuě qīng yá jiá , shēn jìn fēi lóng tǔ dǎn gān 。

诗如琢雪清牙颊,身觐飞龙吐胆肝。

shǎo fù qīng míng wǎn fāng yòng , bái tóu wēng jìng zuò hé guān 。

少负清名晚方用,白头翁竟作何官。

“白头翁竟作何官”全诗翻译

译文:
张公高躅不可到,我欲挽肩才觉难。
事业已归前辈录,典刑留与后人看。
诗如琢雪清牙颊,身觐飞龙吐胆肝。
少负清名晚方用,白头翁竟作何官。



总结:

这首古文表达了诗人对张公高尚崇高的品德的赞颂,但由于尊贵的地位,诗人很难直接与他接触。他心怀愿意为张公效力,但想要得到他的认可并非易事。诗人认为自己的事业已经归入前辈的记载之中,而法律的颁布留给后人去评判。他的诗歌就像雕琢的白雪,清澈明亮,比喻自己的才华和心意。他愿意以身觐飞龙吐胆肝的勇气来展示自己的诗作。尽管他年少时曾有清名,但如今年事已高,不知终将作何官职,却仍然尽心尽力为社会尽责。整体表现了诗人对张公的景仰,对自己事业的期许和奋斗,以及为社会做贡献的决心。

“白头翁竟作何官”总结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创作的《村醪二尊献张平阳 其三》,现在我为你进行赏析:
这首诗以赠送酒礼的形式,表达了苏轼对张平阳的尊敬和对自己前途和晚年命运的思考。
首句“张公高躅不可到”,表现了张平阳的高傲和不易亲近的特质,同时也反映了苏轼对他的景仰之情。接着,“我欲挽肩才觉难”表达了苏轼希望能够与张平阳亲近,但却感到了难以实现的困境,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和难得。
接下来的两句“事业已归前辈录,典刑留与後人看”暗示了张平阳在政治和法律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及他的事业已经被载入史册,留给后人来学习和参考。这也反映了苏轼对前辈的尊重和对自己前途的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诗如琢雪清牙颊,身觐飞龙吐胆肝”形容了张平阳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智慧,将他比喻为琢雪清洁的牙齿和勇敢的飞龙,突出了他的卓越之处。
最后两句“少负清名晚方用,白头翁竟作何官”表达了苏轼对自己的忧虑,认为自己年轻时没有好好珍惜清白的名誉,晚年却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有怎样的官职和命运,反映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迷茫感。

“白头翁竟作何官”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白头翁竟作何官”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