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遶林松柏已猗猗”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遶林松柏已猗猗”出自哪首诗?

答案:遶林松柏已猗猗”出自: 宋代 苏轼 《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以轼罪人不许成服欲哭则不敢欲泣则不可故作挽词二章 其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rào lín sōng bǎi yǐ yī yī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问题2:“遶林松柏已猗猗”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遶林松柏已猗猗”的上一句是: 未报山陵国士知 , 诗句拼音为:wèi bào shān líng guó shì zhī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问题3:“遶林松柏已猗猗”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遶林松柏已猗猗”的下一句是: 一声恸哭犹无所 , 诗句拼音为: yī shēng tòng kū yóu wú suǒ ,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遶林松柏已猗猗”全诗

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以轼罪人不许成服欲哭则不敢欲泣则不可故作挽词二章 其二 (shí yuè èr shí rì gōng wén tài huáng tài hòu shēng xiá yǐ shì zuì rén bù xǔ chéng fú yù kū zé bù gǎn yù qì zé bù kě gù zuò wǎn cí èr zhāng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未报山陵国士知,遶林松柏已猗猗
一声恸哭犹无所,万死酬恩更有时。
梦里天衢隘云仗,人间雨泪变彤帷。
关雎卷耳平生事,白首累臣正坐诗。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wèi bào shān líng guó shì zhī , rào lín sōng bǎi yǐ yī yī 。
yī shēng tòng kū yóu wú suǒ , wàn sǐ chóu ēn gèng yǒu shí 。
mèng lǐ tiān qú ài yún zhàng , rén jiān yǔ lèi biàn tóng wéi 。
guān jū juàn ěr píng shēng shì , bái shǒu lèi chén zhèng zuò shī 。

“遶林松柏已猗猗”繁体原文

十月二十日恭聞太皇太后升遐以軾罪人不許成服欲哭則不敢欲泣則不可故作挽詞二章 其二

未報山陵國士知,遶林松柏已猗猗。
一聲慟哭猶無所,萬死酬恩更有時。
夢裏天衢隘雲仗,人間雨淚變彤帷。
關雎卷耳平生事,白首纍臣正坐詩。

“遶林松柏已猗猗”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未报山陵国士知,遶林松柏已猗猗。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声恸哭犹无所,万死酬恩更有时。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梦里天衢隘云仗,人间雨泪变彤帷。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关雎卷耳平生事,白首累臣正坐诗。

“遶林松柏已猗猗”全诗注音

wèi bào shān líng guó shì zhī , rào lín sōng bǎi yǐ yī yī 。

未报山陵国士知,遶林松柏已猗猗。

yī shēng tòng kū yóu wú suǒ , wàn sǐ chóu ēn gèng yǒu shí 。

一声恸哭犹无所,万死酬恩更有时。

mèng lǐ tiān qú ài yún zhàng , rén jiān yǔ lèi biàn tóng wéi 。

梦里天衢隘云仗,人间雨泪变彤帷。

guān jū juàn ěr píng shēng shì , bái shǒu lèi chén zhèng zuò shī 。

关雎卷耳平生事,白首累臣正坐诗。

“遶林松柏已猗猗”全诗翻译

译文:
未曾报答山陵之国士的知遇,绕行在林间松柏之间,心中仍然悠然神往。
一声悲恸的哭声依旧无处倾诉,但千万次的死亡也能报答恩情,时机终将到来。
梦中有天街狭窄云梯,人世间的雨滴变成了朱红色的帷幕。
关雎之歌回荡耳际,述说了一生中的经历和事务,白发苍苍的臣子仍坐着创作诗篇。



总结:

诗人感慨未能回报国家的恩情和对国士的知遇之恩,悲叹自己的无奈。尽管悲愤交加,但他相信时机会到来,愿为国家奋勇一死报答。他的心境在梦中得到宣泄,梦中的景象如同现实中的伤痛。诗人也提到自己的诗篇,坚守在白首累臣的地位上,仍在坐着创作,不忘为国家尽心尽力。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国士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时局的忧虑和报国的决心。

“遶林松柏已猗猗”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为太皇太后升遐所作,表达了他对太皇太后的深切思念和感慨。诗中以豪放的文笔,抒发了对太皇太后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第一章描写了苏轼听到太皇太后升遐的消息后,心中的感受。他说未曾报答山陵国士的知遇之恩,而太皇太后已经在青山的松柏之间安息,他无法亲自前去表达感慨,只能黯然伤神。诗人以“一声恸哭犹无所”表现了内心的悲痛,但也提出“万死酬恩更有时”的信念,表示将来会尽自己的努力来回报太皇太后的恩情。
第二章则写出了苏轼在梦中与太皇太后相见的情景。在梦中,他置身于天衢,但却感到云仗的阻碍,象征了他与太皇太后的距离。同时,诗中也有人间雨泪变彤帷的意象,表达了他内心的悲痛之情。最后两句提到了自己的身份与官职,白首累臣,但此刻他只想坐下来写诗表达心中的感受。

“遶林松柏已猗猗”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遶林松柏已猗猗”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