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法曾传莫己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衣法曾传莫己知”出自哪首诗?

答案:衣法曾传莫己知”出自: 宋代 黄裳 《六祖传付偈颂 三祖 其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yī fǎ céng chuán mò jǐ zhī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衣法曾传莫己知”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衣法曾传莫己知”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衣法曾传莫己知”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衣法曾传莫己知”的下一句是: 两山禅定了何疑 , 诗句拼音为: liǎng shān chán dìng le hé yí ,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衣法曾传莫己知”全诗

六祖传付偈颂 三祖 其二 (liù zǔ chuán fù jì sòng sān zǔ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黄裳

衣法曾传莫己知,两山禅定了何疑。
本无一物非何有,大道宁嫌得小儿。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yī fǎ céng chuán mò jǐ zhī , liǎng shān chán dìng le hé yí 。
běn wú yī wù fēi hé yǒu , dà dào níng xián dé xiǎo ér 。

“衣法曾传莫己知”繁体原文

六祖傳付偈頌 三祖 其二

衣法曾傳莫己知,兩山禪定了何疑。
本無一物非何有,大道寧嫌得小兒。

“衣法曾传莫己知”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衣法曾传莫己知,两山禅定了何疑。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本无一物非何有,大道宁嫌得小儿。

“衣法曾传莫己知”全诗注音

yī fǎ céng chuán mò jǐ zhī , liǎng shān chán dìng le hé yí 。

衣法曾传莫己知,两山禅定了何疑。

běn wú yī wù fēi hé yǒu , dà dào níng xián dé xiǎo ér 。

本无一物非何有,大道宁嫌得小儿。

“衣法曾传莫己知”全诗翻译

译文:
衣法曾经传授,不为他人所知;两山禅定了解何疑之处。
本源本来没有一物,何来所有之说;大道何须嫌弃小儿的理解。
总结:这段文字强调了衣法和禅定的深奥和难以理解之处,同时强调了大道的简单和不必追求高深的境界。

“衣法曾传莫己知”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黄裳创作的《六祖传付偈颂 三祖 其二》。诗中表达了禅宗思想的精髓,强调了内在觉悟的重要性和超越世俗的境界。
首句“衣法曾传莫己知”,表明了传承禅宗的法衣之重要性,但也强调了真正的禅宗境界是无法被言语或外在的形式所定义的。
第二句“两山禅定了何疑”,提到了“两山”可能指的是心灵的对立,而“禅定了何疑”则表明通过禅定可以超越对立,实现内心的平和与觉悟。
接下来的两句“本无一物非何有,大道宁嫌得小儿”,强调了一切事物都是本来空性,而大道不应该受到小儿般的狭隘限制,应当超越一切局限,融入大宇宙的无限广阔。

“衣法曾传莫己知”诗句作者黄裳介绍:

黄裳(一○四三~一一二九),字冕仲,号演山,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历越州签判。哲宗元佑四年(一○八九)爲校书郎,六年转集贤校理(《续资治通监长编》卷四二五、四五八),後知颍昌府。绍圣二年(一○九五)爲太常少卿,权尚书礼部侍郎(《宋会要辑稿》礼三之二五、二○之九)。徽宗崇宁初知青州。五年(一一○六),由知郓州落职提举杭州洞霄宫(同上书职官六八之一二)。政和四年(一一一四),知福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致仕,次年卒,年八十七。谥忠文。有《演山先生文集》六十卷。事见《演山先生文集》附录《黄公神道碑》。黄裳诗,以安乐堂、明善堂递藏清抄本《演山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更多...

“衣法曾传莫己知”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