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度刘郎在何处”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前度刘郎在何处”出自哪首诗?

答案:前度刘郎在何处”出自: 宋代 孙觌 《南唐门道上见桃二首 其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qián dù liú láng zài hé chù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

问题2:“前度刘郎在何处”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前度刘郎在何处”的上一句是: 洗雨梳风日日新 , 诗句拼音为: xǐ yǔ shū fēng rì rì xīn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

问题3:“前度刘郎在何处”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前度刘郎在何处”的下一句是: 故林空锁一枝春 , 诗句拼音为: gù lín kōng suǒ yī zhī chūn ,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前度刘郎在何处”全诗

南唐门道上见桃二首 其二 (nán táng mén dào shàng jiàn táo èr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孙觌

细红如糁未全匀,洗雨梳风日日新。
前度刘郎在何处,故林空锁一枝春。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xì hóng rú shēn wèi quán yún , xǐ yǔ shū fēng rì rì xīn 。
qián dù liú láng zài hé chù , gù lín kōng suǒ yī zhī chūn 。

“前度刘郎在何处”繁体原文

南唐門道上見桃二首 其二

細紅如糝未全匀,洗雨梳風日日新。
前度劉郎在何處,故林空鎖一枝春。

“前度刘郎在何处”韵律对照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细红如糁未全匀,洗雨梳风日日新。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前度刘郎在何处,故林空锁一枝春。

“前度刘郎在何处”全诗注音

xì hóng rú shēn wèi quán yún , xǐ yǔ shū fēng rì rì xīn 。

细红如糁未全匀,洗雨梳风日日新。

qián dù liú láng zài hé chù , gù lín kōng suǒ yī zhī chūn 。

前度刘郎在何处,故林空锁一枝春。

“前度刘郎在何处”全诗翻译

译文:
细细的红尘如同糁粉般还未完全均匀,洗涤了雨水,梳理着清风,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前世的刘郎在何方?昔日的林中,如今空荡荡地锁住了一枝春花。

“前度刘郎在何处”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南唐门道上见桃二首 其二》是南唐时期孙觌的作品。诗人以桃花为题材,表达了对过去恋人的思念以及对桃花的赞美之情。
首先,诗人以“细红如糁未全匀”来描写桃花的细腻和娇艳,用“洗雨梳风日日新”来形容桃花在雨水和风的作用下,每天都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一描写展示了诗人对桃花的独特感受。
然后,诗中提到“前度刘郎在何处,故林空锁一枝春”,这句话暗示了诗人与刘郎的往事,刘郎已经不在,而“故林”只留下一枝桃花,象征着昔日的美好时光已成为过去。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恋人的怀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桃花为象征,通过对桃花的生动描写和与恋人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和爱情的留恋之情。这首诗的主题可以标签为“抒情”和“怀旧”。

“前度刘郎在何处”诗句作者孙觌介绍:

孙觌(一○八一~一一六九),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清光绪《武进阳湖县志》卷一九)。政和四年(一一一四)又中词科(《重修毗陵志》卷一一),爲秘书省校书郎(《鸿庆居士集》卷三二《与吴世范帖》)。钦宗即位,由国子司业擢侍御史,以论太学生伏阙事,出知和州。未几召试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金兵破汴京,曾草降表(以上《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七、四三、六二、七一)。高宗即位,以降表事斥罢,归州安置。未几再试中书舍人。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平江府。历试给事中、吏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三年,出知温州,改知平江府,以扰民夺职,提举鸿庆居。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起知临安府。二年,以盗用军钱除名,象州羁管。四年,放还,居太湖二十余年,致仕(以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六、一○、一二、一六、一八、二二、二七、四一、五三)。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爲人依违无操,《宋史》无传。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牍》传世。 孙觌诗,以《常州先哲遗书》据宋钞本所刊《鸿庆居士集》(四十二卷,其中诗七卷,多爲绍兴二年被贬後作品)爲底本,校以宋刻残本《孙尚书大全文集》(五十七卷,今存三十三卷,诗见卷六、卷五七。简称宋刻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钞《南台陵孙尚书大全集》(七十卷,诗见卷一二至卷二○、卷六八,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钞本多出底本之诗和底本卷二八中二首乐语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二卷。更多...

“前度刘郎在何处”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