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随方寄”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浪迹随方寄”出自哪首诗?

答案:浪迹随方寄”出自: 宋代 李弥逊 《久雨阻游昭亭有作》,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làng jì suí fāng jì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

问题2:“浪迹随方寄”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浪迹随方寄”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浪迹随方寄”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浪迹随方寄”的下一句是: 穷途触事谙 , 诗句拼音为: qióng tú chù shì ān ,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浪迹随方寄”全诗

久雨阻游昭亭有作 (jiǔ yǔ zǔ yóu zhāo tíng yǒu zuò)

朝代:宋    作者: 李弥逊

浪迹随方寄,穷途触事谙。
雨逢春甲子,江满地东南。
客鬓霜前落,诗情酒外酣。
上方愁独往,藜杖许同参。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làng jì suí fāng jì , qióng tú chù shì ān 。
yǔ féng chūn jiǎ zǐ , jiāng mǎn dì dōng nán 。
kè bìn shuāng qián luò , shī qíng jiǔ wài hān 。
shàng fāng chóu dú wǎng , lí zhàng xǔ tóng cān 。

“浪迹随方寄”繁体原文

久雨阻遊昭亭有作

浪迹隨方寄,窮途觸事諳。
雨逢春甲子,江滿地東南。
客鬢霜前落,詩情酒外酣。
上方愁獨往,藜杖許同參。

“浪迹随方寄”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浪迹随方寄,穷途触事谙。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雨逢春甲子,江满地东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客鬓霜前落,诗情酒外酣。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上方愁独往,藜杖许同参。

“浪迹随方寄”全诗注音

làng jì suí fāng jì , qióng tú chù shì ān 。

浪迹随方寄,穷途触事谙。

yǔ féng chūn jiǎ zǐ , jiāng mǎn dì dōng nán 。

雨逢春甲子,江满地东南。

kè bìn shuāng qián luò , shī qíng jiǔ wài hān 。

客鬓霜前落,诗情酒外酣。

shàng fāng chóu dú wǎng , lí zhàng xǔ tóng cān 。

上方愁独往,藜杖许同参。

“浪迹随方寄”全诗翻译

译文:
浪迹随着方向漂泊,贫困的旅途上接触事物渐渐熟悉。雨水逢着春季的甲子年,江水充满了整个东南地区。作为旅客,白发已被霜打落在面前,诗情在饮酒之外达到酣畅淋漓的境地。在上方的路途中有着孤独的忧愁,但仍愿意和持藜杖的同行者一同结伴同行。
总结:这是一首描写旅途中感慨万千的古诗,表达了旅人随遇而安的心态,感叹时光匆匆流逝,同时也表现出旅途中的孤独和对诗酒的追求。

“浪迹随方寄”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久雨阻游昭亭有作》是李弥逊所作,表达了游历在外、经历坎坷的心情。诗中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勾画出诗人在长时间的雨季中,感受到了离愁和彷徨的情感。
首句"浪迹随方寄,穷途触事谙"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随遇而安,经历了各种事情,对人生有了深刻的体验。接着提到"雨逢春甲子,江满地东南",这里雨季的描述与时间的交织,暗示了诗人在某个春天经历了丰沛的雨水,江河充满,这或许与他的游历经历相关。
第三句"客鬓霜前落,诗情酒外酣"描绘了诗人鬓发已斑白,表现出岁月的流逝,但他的诗情却如酒一般醇厚,酣畅淋漓。最后两句"上方愁独往,藜杖许同参"则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他在上方游历,用藜杖作伴,或许也有其他志同道合的人。

“浪迹随方寄”诗句作者李弥逊介绍: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後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更多...

“浪迹随方寄”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