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得究竟”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何以得究竟”出自哪首诗?

答案:何以得究竟”出自: 宋代 张埴 《寄题月潭方丈》,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hé yǐ dé jiū jìng ,诗句平仄: 平仄仄仄仄

问题2:“何以得究竟”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何以得究竟”的上一句是: 清浄而圆觉 , 诗句拼音为: qīng jìng ér yuán jué ,诗句平仄: 平仄仄仄仄

问题3:“何以得究竟”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何以得究竟”的下一句是: 鼻端一点白 , 诗句拼音为: bí duān yī diǎn bái ,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

“何以得究竟”全诗

寄题月潭方丈 (jì tí yuè tán fāng zhàng)

朝代:宋    作者: 张埴

嵩山古禅林,俯有潭一镜。
中涵片月朗,了了能见性。
月即是圆觉,潭即是清浄。
清浄而圆觉,何以得究竟
鼻端一点白,而具法眼正。
指亡轮灭没,千江烟相映。
寒山叫不应,谁与足幽咏。
衆生在黑劫,转脚成踏暝。
脱落衆浊源,舞影秋夜静。

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sōng shān gǔ chán lín , fǔ yǒu tán yī jìng 。
zhōng hán piàn yuè lǎng , le le néng jiàn xìng 。
yuè jí shì yuán jué , tán jí shì qīng jìng 。
qīng jìng ér yuán jué , hé yǐ dé jiū jìng 。
bí duān yī diǎn bái , ér jù fǎ yǎn zhèng 。
zhǐ wáng lún miè méi , qiān jiāng yān xiāng yìng 。
hán shān jiào bù yìng , shuí yǔ zú yōu yǒng 。
zhòng shēng zài hēi jié , zhuǎn jiǎo chéng tà míng 。
tuō luò zhòng zhuó yuán , wǔ yǐng qiū yè jìng 。

“何以得究竟”繁体原文

寄題月潭方丈

嵩山古禪林,俯有潭一鏡。
中涵片月朗,了了能見性。
月即是圓覺,潭即是清浄。
清浄而圓覺,何以得究竟。
鼻端一點白,而具法眼正。
指亡輪滅沒,千江烟相映。
寒山叫不應,誰與足幽詠。
衆生在黑劫,轉脚成踏暝。
脫落衆濁源,舞影秋夜靜。

“何以得究竟”韵律对照

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
嵩山古禅林,俯有潭一镜。

○平仄仄仄,○○平仄仄。
中涵片月朗,了了能见性。

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
月即是圆觉,潭即是清浄。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
清浄而圆觉,何以得究竟。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鼻端一点白,而具法眼正。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指亡轮灭没,千江烟相映。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寒山叫不应,谁与足幽咏。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衆生在黑劫,转脚成踏暝。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脱落衆浊源,舞影秋夜静。

“何以得究竟”全诗注音

sōng shān gǔ chán lín , fǔ yǒu tán yī jìng 。

嵩山古禅林,俯有潭一镜。

zhōng hán piàn yuè lǎng , le le néng jiàn xìng 。

中涵片月朗,了了能见性。

yuè jí shì yuán jué , tán jí shì qīng jìng 。

月即是圆觉,潭即是清浄。

qīng jìng ér yuán jué , hé yǐ dé jiū jìng 。

清浄而圆觉,何以得究竟。

bí duān yī diǎn bái , ér jù fǎ yǎn zhèng 。

鼻端一点白,而具法眼正。

zhǐ wáng lún miè méi , qiān jiāng yān xiāng yìng 。

指亡轮灭没,千江烟相映。

hán shān jiào bù yìng , shuí yǔ zú yōu yǒng 。

寒山叫不应,谁与足幽咏。

zhòng shēng zài hēi jié , zhuǎn jiǎo chéng tà míng 。

衆生在黑劫,转脚成踏暝。

tuō luò zhòng zhuó yuán , wǔ yǐng qiū yè jìng 。

脱落衆浊源,舞影秋夜静。

“何以得究竟”全诗翻译

译文:

嵩山上有一座古老的禅林,从山上俯瞰,可以看到一个潭水如镜。潭水中倒映着明亮的月光,月光在潭水中照得清晰可见,显现出一种明了的觉性。
这里的“月”象征着圆满的觉悟,而“潭”代表着清净无瑕的境界。清净的境界和圆满的觉悟相辅相成,如何才能够彻底地达到这种境界呢?
诗中描述,只需在鼻尖感觉到微小的一点白色,就能拥有法眼正视一切。这一点微小的白色代表着觉性的微妙之处,通过觉察这一点,可以突破生死轮回的束缚,就像千条江河在烟雾中相互映照。
然而,寒山山君的呼喊并没有回应,因为谁也无法足够地吟唱出幽深的意境。在黑暗的劫数中,众生迷失,转瞬间陷入暮色之中。只有从种种浊恶中解脱出来,才能在秋夜的宁静中舞动自如,如同影子一般。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嵩山禅林中的景象,寄托了修行者对觉性境界的追求,强调了觉悟和境界的关联,以及解脱与宁静的愿望。

“何以得究竟”诗句作者张埴介绍:

张埴,字养直,号泸滨,吉水(今属江西)人。早游湖湘间,有诗名。理宗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赵葵爲江东西安抚使,欲荐之,力辞不就。着有《情性集》,已佚。清光绪《吉水县志》卷三七有传。 张埴诗,据《永乐大典》、《诗渊》所录,编爲一卷。更多...

“何以得究竟”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