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无心绪收寒涕”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尚无心绪收寒涕”出自哪首诗?

答案:尚无心绪收寒涕”出自: 宋代 释德洪 《读古德传八首 其四》,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shàng wú xīn xù shōu hán tì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

问题2:“尚无心绪收寒涕”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尚无心绪收寒涕”的上一句是: 银鈎那识紫泥新 , 诗句拼音为: yín gōu nà shí zǐ ní xīn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

问题3:“尚无心绪收寒涕”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尚无心绪收寒涕”的下一句是: 岂有工夫问俗人 , 诗句拼音为: qǐ yǒu gōng fū wèn sú rén ,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尚无心绪收寒涕”全诗

读古德传八首 其四 (dú gǔ dé chuán bā shǒu qí sì)

朝代:宋    作者: 释德洪

粪火但知黄独美,银鈎那识紫泥新。
尚无心绪收寒涕,岂有工夫问俗人。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fèn huǒ dàn zhī huáng dú měi , yín gōu nà shí zǐ ní xīn 。
shàng wú xīn xù shōu hán tì , qǐ yǒu gōng fū wèn sú rén 。

“尚无心绪收寒涕”繁体原文

讀古德傳八首 其四

糞火但知黄獨美,銀鈎那識紫泥新。
尚無心緒收寒涕,豈有工夫問俗人。

“尚无心绪收寒涕”韵律对照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粪火但知黄独美,银鈎那识紫泥新。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尚无心绪收寒涕,岂有工夫问俗人。

“尚无心绪收寒涕”全诗注音

fèn huǒ dàn zhī huáng dú měi , yín gōu nà shí zǐ ní xīn 。

粪火但知黄独美,银鈎那识紫泥新。

shàng wú xīn xù shōu hán tì , qǐ yǒu gōng fū wèn sú rén 。

尚无心绪收寒涕,岂有工夫问俗人。

“尚无心绪收寒涕”全诗翻译

译文:
粪火只知道黄色独特美丽,银钩怎么会认识紫泥的新奇。
现在还没有心思收拾冷泪,哪有时间去问世俗之人。
总结:诗人表达了对美的感悟,认为黄色独特美丽,而紫泥则是一种新奇之物。他目前心情不好,无暇顾及世俗琐事。

“尚无心绪收寒涕”总结赏析

这首诗《读古德传八首 其四》是释德洪所作,它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自然的思想。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宁静心境。作者首先提到了“粪火但知黄独美”,这里的“粪火”象征着尘世的浮躁和繁琐,而“黄独美”则代表了自然界中的美好和纯粹。这种对比突出了作者超脱世俗的态度,他更倾向于欣赏自然之美,而不受世俗琐事的干扰。
接着,诗中提到“银鈎那识紫泥新”,这里的“银鈎”和“紫泥新”都是象征性的词语,暗示了作者对世间物质财富和名利的淡漠。他认为这些物质追求对于真正的内心满足来说并不重要。
最后两句“尚无心绪收寒涕,岂有工夫问俗人”,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超然。他不受外界的干扰,也不为俗世的烦恼所困扰,保持着一颗清澈的心,专注于自己的修行和内心的体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的冷漠,以及他追求心灵宁静和自然之美的精神追求。这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歌,标签可以是:“禅意”,“超脱世俗”,“自然之美”。

“尚无心绪收寒涕”诗句作者释德洪介绍: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爲童子。哲宗元佑四年(一○八九),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爲僧。四年後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後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後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监》),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於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更多...

“尚无心绪收寒涕”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