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重来诣太常”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十八重来诣太常”出自哪首诗?

答案:十八重来诣太常”出自: 宋代 韩驹 《虞童子七岁能诵书部使者闻诸朝既至京师会更制不果试其归也以二小诗送之 其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shí bā chóng lái yì tài cháng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十八重来诣太常”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十八重来诣太常”的上一句是: 还家更诵五千卷 , 诗句拼音为: huán jiā gèng sòng wǔ qiān juàn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3:“十八重来诣太常”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十八重来诣太常”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十八重来诣太常”全诗

虞童子七岁能诵书部使者闻诸朝既至京师会更制不果试其归也以二小诗送之 其二 (yú tóng zǐ qī suì néng sòng shū bù shǐ zhě wén zhū cháo jì zhì jīng shī huì gèng zhì bù guǒ shì qí guī yě yǐ èr xiǎo shī sòng zhī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韩驹

不作西京童子郎,时人已自识黄香。
还家更诵五千卷,十八重来诣太常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bù zuò xī jīng tóng zǐ láng , shí rén yǐ zì shí huáng xiāng 。
huán jiā gèng sòng wǔ qiān juàn , shí bā chóng lái yì tài cháng 。

“十八重来诣太常”繁体原文

虞童子七歲能誦書部使者聞諸朝既至京師會更制不果試其歸也以二小詩送之 其二

不作西京童子郎,時人已自識黄香。
還家更誦五千卷,十八重來詣太常。

“十八重来诣太常”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作西京童子郎,时人已自识黄香。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还家更诵五千卷,十八重来诣太常。

“十八重来诣太常”全诗注音

bù zuò xī jīng tóng zǐ láng , shí rén yǐ zì shí huáng xiāng 。

不作西京童子郎,时人已自识黄香。

huán jiā gèng sòng wǔ qiān juàn , shí bā chóng lái yì tài cháng 。

还家更诵五千卷,十八重来诣太常。

“十八重来诣太常”全诗翻译

译文:
不当做西京的童子郎,时人已经认识到我的才华。
回到家中更加诵读了五千卷书籍,十八次前来拜访太常(指受考试或应试的官署)。

“十八重来诣太常”总结赏析

这首诗《虞童子七岁能诵书部使者闻诸朝既至京师会更制不果试其归也以二小诗送之 其二》是由韩驹创作的,表达了虞童子年仅七岁却已经能够诵读书部的壮丽景象,但当他前去京师参加科举考试时,却未能如愿,最终他返回故乡,韩驹以两首小诗送别。
赏析:
这首诗通过虞童子的生活经历,描绘出他少年早熟的才情和学识。虞童子七岁已然能够背诵书部的经典,这在当时可谓非常罕见。诗中提到“时人已自识黄香”,黄香指的是古代的典籍,虞童子对书籍的热爱和才情早已为人所知。
然而,虽然虞童子有如此卓越的学识,但当他前往京师参加科举考试时,却未能如愿。这反映了当时科举考试的竞争激烈和残酷性质,即使是才华出众的人也难以成功。最终,他不得不返回故乡,这也让人感叹才子遭遇命运的无常。
整首诗以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虞童子的赞叹和对命运无常的思考。虽然虞童子未能在科举考试中成功,但他的学识和才情仍然令人钦佩,这是作者送别他的两首小诗所要传达的情感。

“十八重来诣太常”诗句作者韩驹介绍:

韩驹(一○八○~一一三五),字子苍,蜀仙井监(今四川仁寿)人。早年从苏辙学。徽宗政和初以献赋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旋因曾爲苏氏学,谪监蒲城市易务,迁知分宁县。召爲着作郎。宣和五年(一一二三),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擢权直学士院。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由知应天府移知黄州,寻又因苏氏学提举江州太平观。高宗即位,知江州。绍兴五年卒於抚州,年五十六(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四)。苏辙称其诗如储光羲,吕本中亦引之入江西诗派。有《陵阳集》四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韩驹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萧山王氏十万卷楼旧藏抄本(简称王本,今藏南京图书馆),清宣统二年沈曾植仿宋刊本(简称沈本)。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五卷。更多...

“十八重来诣太常”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