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全唐诗 >诗词名句 > 重有感 > 安危须共主君忧

“安危须共主君忧”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安危须共主君忧”出自哪首诗?

答案:安危须共主君忧”出自: 唐代 李商隐 《重有感》,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ān wēi xū gòng zhǔ jūn yōu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问题2:“安危须共主君忧”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安危须共主君忧”的上一句是: 玉帐牙旗得上游 , 诗句拼音为:yù zhàng yá qí dé shàng yóu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问题3:“安危须共主君忧”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安危须共主君忧”的下一句是: 窦融表已来关右 , 诗句拼音为: dòu róng biǎo yǐ lái guān yòu ,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安危须共主君忧”全诗

重有感 (chóng yǒu gǎn)

朝代:唐    作者: 李商隐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yù zhàng yá qí dé shàng yóu , ān wēi xū gòng zhǔ jūn yōu 。
dòu róng biǎo yǐ lái guān yòu , táo kǎn jūn yí cì shí tou 。
qǐ yǒu jiāo lóng chóu shī shuǐ , gèng wú yīng sǔn yǔ gāo qiū 。
zhòu hào yè kū jiān yōu xiǎn , zǎo wǎn xīng guān xuě tì shōu 。

“安危须共主君忧”繁体原文

重有感

玉帳牙旗得上遊,安危須共主君憂。
竇融表已來關右,陶侃軍宜次石頭。
豈有蛟龍愁失水,更無鷹隼與高秋。
晝號夜哭兼幽顯,早晚星關雪涕收。

“安危须共主君忧”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安危须共主君忧”全诗注音

yù zhàng yá qí dé shàng yóu , ān wēi xū gòng zhǔ jūn yōu 。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dòu róng biǎo yǐ lái guān yòu , táo kǎn jūn yí cì shí tou 。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qǐ yǒu jiāo lóng chóu shī shuǐ , gèng wú yīng sǔn yǔ gāo qiū 。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zhòu hào yè kū jiān yōu xiǎn , zǎo wǎn xīng guān xuě tì shōu 。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安危须共主君忧”全诗翻译

译文:
将军的玉帐牙旗正处有利地位,国家危难的时刻应与皇帝分忧。
虽然已像窦融从关右奏上战表,还应效法陶侃率大军进驻石头。
哪能有蛟龙为失水而愁的道理,偏没有鹰隼在高爽的秋空遨游。
京城里日夜号哭不分人世阴间,宫内何时能抹干眼泪恢复自由。

注释:
⑴玉帐牙旗:指出征时主帅的营帐大旗。得上游:居于有利的军事地理形势。
⑵安危:偏义复词,这里偏用“危”义。须:应当。主君:指皇上。
⑶窦融:东汉初人,任梁州牧。此处指代刘从谏上疏声讨宦官。
⑷陶侃:东晋时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陶侃被推为讨伐苏峻的盟主,后杀了苏峻。石头:石头城,即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
⑸蛟龙:比喻掌握天下大权的天子。愁:一作“曾”,一作“长”。
⑹鹰隼:比喻猛将名臣。与:通“举”。
⑺幽显:指阴间的鬼神和阳间的人。
⑻早晚:即“多早晚”,什么时候,系不定之词。星关:天门,指宫廷,即皇帝住处。雪涕:指落泪。


“安危须共主君忧”总结赏析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五四〇。作者在写此诗不久前已就甘露之变写过《有感二首》,所以此篇题为“重有感”。这种标题,类似无题。

  首句“玉帐牙旗”,是说刘从谏握有重兵,为一方雄藩。昭义镇辖泽、潞等州,靠近京城长安,军事上据有极便利的形势,所以说“得上游”。这句重笔渲染,显示刘的实力雄厚,条件优越,完全有平定宦官之乱的条件,以逼出下句,点明正意: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作为一方雄藩理应与君主共忧患。句中“须”字极见用意,强调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改用“誓”字,就变成纯粹赞赏了。“须”字高屋建瓴,下面的“宜”“岂有”“更无”等才字字有根。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东汉初凉州牧窦融得知光武帝打算征讨西北军阀隗嚣,便整顿兵马,上疏请示出师伐嚣日期。这里用来指刘从谏上表声讨宦官。东晋陶侃任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京城建康危险。侃被讨苏诸军推为盟主,领兵直抵石头城下,斩苏峻。这里用来表达对刘从谏进军平乱的期望。一联中迭用两件性质相类的事,同指一人,本来极易流于堆垛重沓,但由于作者在运用时各有意义上的侧重(分别切上表与进军),角度又不相同(一切已然之事,一切未然之事),再加上在出句与对句中用“已”“宜”两个虚字衔连相应,这就不仅切合刘从谏虽上表声言“清君侧”,却并未付诸行动的情况,而且将作者对刘既有所赞叹、又有所不满,既有所希望、又不免有些失望的复杂感情准确而细密地表现出来。不说“将次”,而说“宜次”,正透露出作者对刘的“誓以死清君侧”的声言并不抱过于乐观的看法。“宜”字中有鼓励、有敦促,也隐含着轻微的批评和谴责。

  颈联中用了两个比喻。“蛟龙愁失水”,比喻文宗受制于宦官,失去权力和自由。“鹰隼与高秋”,比喻忠于朝廷的猛将奋起反击宦官。(《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隼之逐鸟雀也。”鹰隼之喻用其意。)前者,是根本不应出现的,然而却是已成的事实,所以用“岂有”表达强烈的义愤,和对这种局面的不能容忍;后者,是在“蛟龙失水”的情况下理应出现却竟未出现的局面,所以用“更无(根本没有)”表达深切的忧恨和强烈的失望。与上面的“须共”“宜次”联系起来,还不难体味出其中隐含着对徒有空言而无实际行动、能为“鹰隼”而竟未为“鹰隼”者的不满与失望。

  末联紧承第六句。正因为“更无鹰隼与高秋”,眼下的京城仍然昼夜人号鬼哭,一片悲惨恐怖气氛。“早晚星关雪涕收?”两句所表达的是对国家命运忧急如焚的感情。

  用“有感”作为政治抒情诗的题目,创自杜甫。李商隐这首诗,不但承继了杜甫关注国家命运的精神和以律体反映时事、抒写政治感慨的优良传统,而且在风格的沉郁顿挫、用事的严密精切乃至虚字的锤炼照应等方面,都刻意描摹杜律。诗的风格,酷似杜甫的《诸将五首》;它的立意,可能也受到“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这两句诗的启发。但比起他后期学杜的律诗(如《筹笔驿》《二月二日》等),他前期的这类作品就不免显得精严厚重有余而纵横变化不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开成元年(836年)。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宰相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在唐文宗授意下密谋诛灭宦官。事败,李、郑先后被杀,连未曾预谋的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等也遭族灭,同时株连者千余人,造成“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惨剧,史称“甘露之变”。事变后,宦官气焰更加嚣张,“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通鉴》)。开成元年(836年)二、三月,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两次上表,力辩王涯等无辜被杀,指斥宦官“擅领甲兵,恣行剽劫”,表示要“修饰封疆,训练士卒,内为陛下心腹,外为陛下藩垣。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并派人揭露宦官仇士良等人的罪行。一时宦官气焰稍有收敛。作者有感于此事以及朝廷依然存在的严重弊端,写了这首诗。

“安危须共主君忧”诗句作者李商隐介绍: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令狐楚帅河阳,奇其文,使与诸子游。楚徙天平、宣武,皆表署巡官。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令狐綯雅善锴,奖誉甚力,故擢进士第,调弘农尉,以忤观察使,罢去。寻复官,又试拔萃中选。王茂元镇河阳,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得侍御史。茂元死,来游京师,久不调,更依桂管观察使郑亚府爲判官,亚谪循州,商隐从之,凡三年乃归。茂元与亚皆李德裕所善,綯以商隐爲忘家恩,谢不通。京兆尹卢弘正表爲府参军,典笺奏。綯当国,商隐归,穷自解,綯憾不置,弘正镇徐州,表爲掌书记。久之,还朝,复干綯,乃补太学博士。柳仲郢节度剑南东川,辟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府罢,客荥阳卒。商隐初爲文,瑰迈奇古,及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学,商隐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时温[庭]廷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樊南甲集》二十卷、《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今合编诗三卷。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人。生元和八年,大中十二年卒(据冯浩《玉谿生年谱》及岑仲勉《玉谿生年谱会笺平质》所推定。)补诗一首。更多...

“安危须共主君忧”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