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ī āi shī sān shǒu · qí èr
七哀诗三首·其二 🔈

朝代:魏晋 (wèi jìn)    作者: 王粲 (wáng càn)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jīng mán fēi wǒ xiāng , hé wèi jiǔ zhì yín 。
fāng zhōu sù dà jiāng , rì mù chóu wǒ xīn 。
shān gāng yǒu yú yìng , yán ā zēng zhòng yīn 。
hú lí chí fù xué , fēi niǎo xiáng gù lín 。
liú bō jī qīng xiǎng , hóu yuán lín àn yín 。
xùn fēng fú shang mèi , bái lù zhān yī jīn 。
dú yè bù néng mèi , shè yī qǐ fǔ qín 。
sī tóng gǎn rén qíng , wèi wǒ fā bēi yīn 。
jī lǚ wú zhōng jí , yōu sī zhuàng nán rèn 。

抒情 思乡 愤懑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荆州不是我的家乡,却长久无奈地在这里滞留?
极目望去,大船在江心正溯流而上,天色渐晚更勾起我思乡的情愁。
山坡上映着太阳的余晖,沟岩下的阴影显得更加灰暗。
奔跑的狐狸忙着赶回自己的洞穴,飞翔的鸟儿在鸟巢上盘旋。
大江上涌动的浪花轰然作响,猿猴在临岸的山林长吟,
迅猛的江风掀起我的下衣和衣袖,秋天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襟。
夜深了我孤独难眠,便又披衣起床拿起了桐琴。
桐琴象理解我的心思一样,为我发出悲凉的乡音。
在外寄人篱下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心中充满了难以排遣的忧愁。

注释:
滞淫:长久停留。
方舟泝大江:方舟,方形的小船。泝(sù),通“溯”:逆流而上。
岩阿(ē):到处都是岩石的山阿。阿,山丘。
增重阴:更黑暗。
裳袂(mèi):下衣裙和上衣袖子。袂,袖子。
摄:整理。
丝桐:指琴,古人削桐为琴,拣丝为弦,故称。
羁旅:被羁绊而旅居在外,引申为长久寄居他乡。
壮:盛,指忧思深重。
难任:难以承受。


赏析:

  “荆蛮”四句写诗人久客荆州的苦闷和日暮乘船泛江时所引起的思乡之情。起句自问,喷射出强烈的感情,直抒久留荆州的怨愤。为销愁乘船泛江散心,不想销愁愁更愁。江上日落余辉,并船逆流而上,引起诗人思乡怀归的无限忧愁。“愁”字虚笼全篇,诗篇始终处于这悲愁的氛围之中。

  “山冈”以下八句写日暮时的自然景色,抒发诗人思归的凄苦之情。诗人摄下了落日西沉时大自然姿态的倏忽变化:山脊之上犹存夕阳余辉,山谷本来就很阴暗,天将晚则更显得阴暗幽深。起两句写了山色秀拔,给人以清新之感;又因日将西落,山谷愈暗,造成了一种凄清气氛。“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这两句取《楚辞·哀郢》“鸟飞还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之意。日暮时刻,狐狸归穴,鸟下窠巢。狐狸和飞鸟尚且思归自己的穴巢,何况于人。“流波激情响,猴猿临岸吟。”湍急的江流声浪激越,山上的猴猿在岸边凄厉嘶叫,气氛越发凄凉。“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迅疾的江风吹动着衣袖,阴凉的露水沾湿衣裳。诗句点明秋季。秋风萧瑟迅猛,白露阴寒湿衣,气氛更为阴冷。以上八句诗人用寒秋日暮、荒江的寂寞、凄凉的景色,来映衬自己内心思乡念归的悲凄。情动于中而发于景,景见真情而感人。对仗优美,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烈,读来十分流畅。这样的例子古诗里固然少见,在建安诗里也是极少的。它已经突破了汉诗古朴浑厚的风格,下开两晋南朝风气了。

  “独夜”以下六句,由写景转入集中抒情,写诗人夜不能眠忧思难忍的情状。“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羁旅之客难以返归,愁思不绝,夜不能眠。由“不能寐”而“摄衣起抚琴”,暗示着一种烦忧的过程。接下两句,诗人以拟人手法赋物以人的情感,借以衬托、强化思归感伤之情。琴也通晓人的心情,为诗人的不幸而哀鸣。这“悲音”体现了诗人无处寄托又无从宣泄的哀愁。通过物之情表现人之情,这是传统诗歌中常用而又精巧的描写手法。最后两句悲愤低沉,哀怨不绝。寄居他乡永无尽头,沉重忧伤难以承担。这悲愤的结句同扣篇首诗句,哀怨之情直露,毫不掩饰愁思深重的离人形象,令人黯然神伤。

  王粲久留荆州,不得舒展大志,此时此地,他忧多、愁多、愤懑多。这首诗抒发了他的沉痛之情,也是诗人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个人抱负无从施展的忧愤心情的流泻。诗中具有相当强烈的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增添了抒写思归之情的浓郁效果。


创作背景:

  诗中诗人抒写自己久客荆州思乡怀归的感情。内容和诗人著名的《登楼赋》相似。大约同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荆州时的作品。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王粲介绍:🔈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谪崖州过北流鬼门关作(《舆地纪胜》一○四《容州·景物》。又《永乐大典》二三三八及二三四○「梧」字韵两见) (zhé yá zhōu guò běi liú guǐ mén guān zuò 《 yú dì jì shèng 》 yī ○ sì 《 róng zhōu · jǐng wù 》 。 yòu 《 yǒng lè dà diǎn 》 èr sān sān bā jí èr sān sì ○ 「 wú 」 zì yùn liǎng jiàn )

朝代:唐    作者: 李德谷

空(《全唐诗》一二一作杨炎诗,《唐诗纪事》三二同。
第三句「何处在」《舆地纪胜》作「在何处」。
〖周建国云此当为李德裕作,宋初乐史《太平寰宇记·岭南道·容州》已收为李作,比《唐诗纪事》可靠。
〗)。

写景 抒情

五祖自咏(时复生再来)(此诗为後人僞托。) (wǔ zǔ zì yǒng shí fù shēng zài lái cǐ shī wèi hòu rén wěi tuō 。 )

朝代:唐    作者: 弘忍

垂垂白发下青山,七岁归来改旧颜。
人却少年松却老,是非从此落人间。
(《弘治黄州府志》五《人物·仙释》、同上七《艺文·黄梅县》)。

(jù)

朝代:唐    作者: 童汉卿

愿假中流便,滋兹发棹歌。
(《古今图书集成·友谊典·请托部》选句。
此二句疑非童诗。
但应为谁作,尚俟考详。
)。

颂古五十三首 其一七 (sòng gǔ wǔ shí sān shǒu qí yī qī)

朝代:宋    作者: 释文礼

薤歌声咽些声长,听得哀哀忽断肠。
依旧红轮西畔没,大千无地着凄凉。

诗三百三首 二百七十 (shī sān bǎi sān shǒu èr bǎi qī shí)

朝代:唐    作者: 寒山

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
三字二十一,都来六百首。
一例书岩石,自夸云好手。
若能会我诗,真是如来母。

送东林廉上人还庐(山) (sòng dōng lín lián shàng rén huán lú shān )

朝代:唐    作者: 徐浩

空(《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僧部》。
又《山川典·庐山部》作句融诗)殷璠《河岳共同愿望尽快集》卷上收此为(刘眘虚诗。
)(《全唐诗》一四○作王昌龄诗,第二句「人」《图书集成》作「入」,第五句「昔」作「常」,末三字「望清辉」作「无清机」。
)。

道林养性歌二首(题拟) 二 (dào lín yǎng xìng gē èr shǒu tí nǐ èr)

朝代:唐    作者: 孙思邈

日公三个毒,不嚼而自消。
锦绣为五藏,身着粪扫袍。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七《养性·道林养性》)。

七不堪诗七首 其五 (qī bù kān shī qī shǒu qí wǔ)

朝代:宋    作者: 宋祁

五不堪,未始临丧吊。
倍重秦失号,礼讥老聋笑。
勉顺当世情,为哀损真妙。

二月初七日寿溪十绝 其二 (èr yuè chū qī rì shòu xī shí jué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刘克庄

士不论穷达,离乡即可哀。
白头孙七十,岁岁埽松来。

七夕 (qī xī)

朝代:唐    作者: 白居易

忆得少年长乞巧,竹竿头上愿丝多。
(见《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七三册藤原公任《和汉朗咏集》卷上《七夕》)(〖1〗川口久雄校注云:「《佳句·七夕》题作『《七夕》,白』。
《全唐诗》、《文集》、《全唐诗逸》均未见。
当为在中国已散逸而在我国流传下来的白诗断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