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ū xī fāng shí èr shí liù
修西方十二时 六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道镜 善导 (dào jìng   shàn dǎo)

日昳未,浩浩生死诚堪畏。
不取西方迷疾门,尘沙劫海须沉坠。

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rì yì wèi , hào hào shēng sǐ chéng kān wèi 。
bù qǔ xī fāng mí jí mén , chén shā jié hǎi xū chén zhuì 。

修西方十二時 六

—— 道鏡 善導

日昳未,浩浩生死誠堪畏。
不取西方迷疾門,塵沙劫海須沉墜。

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rì yì wèi , hào hào shēng sǐ chéng kān wèi 。
bù qǔ xī fāng mí jí mén , chén shā jié hǎi xū chén zhuì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日落未完全,广阔的生死轮回实在令人敬畏。
不要陷入西方迷惑的诱惑,世间的风尘之劫必然导致沉沦和坠落。



总结:

诗人表达了对生死循环的敬畏之情,并劝诫人们不要迷失于世俗的诱惑,避免因贪欲而堕入沉沦的命运。

赏析:这首诗是道镜(善导)所作,题为《修西方十二时 六》。全诗以对生死和修行的思考为主题,表达了修行者对于生死的畏惧以及对解脱的向往。
首句“日昳未,浩浩生死诚堪畏。”以日落未至的时刻作为引子,暗示了生死循环的不断进行。作者使用“浩浩”这一词语,强调了生死之大、之广,表现出修行者对于生死的深刻感受和畏惧之情。诗人在这句中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生死的不可逃避,使人不禁产生对命运的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不取西方迷疾门,尘沙劫海须沉坠。”明确表达了作者对于解脱的向往。西方指的是佛教中的极乐世界,迷疾门是指执著于迷惑和疾苦的门径。诗人提到不去追求西方,而是希望脱离尘沙和劫难,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解脱。使用“尘沙劫海”形象地描绘了生死世界的浩瀚和困扰,以及修行者渴望超越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生死、修行、解脱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深刻的认知和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道镜 善导写的《修西方十二时》系列:

本文作者道镜 善导介绍:🔈

善导,俗姓朱,临淄人。幼从密州明胜出家,後周游各地。贞观十五年赴幷州玄中寺,师道绰;十九年,赴长安,盛弘念佛法门。永隆二年卒,年六十九。後世尊爲莲社第二祖。(《全唐诗》无善导诗,传据《中国佛教》第二册林子青文) 查看更多>>

道镜 善导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