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人呼应不圆”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何处人呼应不圆”出自哪首诗?

答案:何处人呼应不圆”出自: 宋代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七一》,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hé chù rén hū yìng bù yuán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何处人呼应不圆”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何处人呼应不圆”的上一句是: 谷深山远空无像 , 诗句拼音为: gǔ shēn shān yuǎn kōng wú xiàng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3:“何处人呼应不圆”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何处人呼应不圆”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何处人呼应不圆”全诗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七一 (jì sòng èr bǎi líng wǔ shǒu qí yī qī yī)

朝代:宋    作者: 释正觉

老大丛林快说禅,不将禅拄口皮边。
谷深山远空无像,何处人呼应不圆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lǎo dà cóng lín kuài shuō chán , bù jiāng chán zhǔ kǒu pí biān 。
gǔ shēn shān yuǎn kōng wú xiàng , hé chù rén hū yìng bù yuán 。

“何处人呼应不圆”繁体原文

偈頌二百零五首 其一七一

老大叢林快說禪,不將禪拄口皮邊。
谷深山遠空無像,何處人呼應不圓。

“何处人呼应不圆”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老大丛林快说禅,不将禅拄口皮边。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谷深山远空无像,何处人呼应不圆。

“何处人呼应不圆”全诗注音

lǎo dà cóng lín kuài shuō chán , bù jiāng chán zhǔ kǒu pí biān 。

老大丛林快说禅,不将禅拄口皮边。

gǔ shēn shān yuǎn kōng wú xiàng , hé chù rén hū yìng bù yuán 。

谷深山远空无像,何处人呼应不圆。

“何处人呼应不圆”全诗翻译

译文:

在茂密的丛林中,老大快速地说着禅理,不让禅宗的真谛停留在口头。
山谷深邃,山峰遥远,空中无一物可比拟,但不论何处,有谁能够完全领悟他的意思呢?
总结: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身处丛林中的老大快速传授禅宗的场景。他不愿让禅理止步于口头,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同时,作者运用山谷深邃、山峰遥远、空无一物的描写,表达了禅宗的无比深奥和难以完全领悟的意境。无论何处,都找不到一个完全理解禅理的人。这种境界体现了禅宗的博大精深。

“何处人呼应不圆”总结赏析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七一》是释正觉创作的佛教偈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偈颂以禅宗为主题,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首句"老大丛林快说禅"传达出丛林中的禅修者应当迅速开示禅宗的要义,不要滞留在言语的边缘,强调了禅修的实践性。
接着诗中谈到"不将禅拄口皮边",这句话提醒我们禅宗不是依赖于言辞和理论的宗教,而是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领悟的,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的理论。
"谷深山远空无像"这一句意味着深入禅修的人会进入一种无法用言语和形象来表达的境界,这是一种深刻的精神体验,超越了物质和表象的世界。
最后一句"何处人呼应不圆"表达了禅修者的修行是超越了有限的个体和界限,达到了圆满的境界,没有限制或障碍。
标签:
- 禅宗
- 实践
- 超越
- 精神体验

“何处人呼应不圆”诗句作者释正觉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发,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於净明寺本宗大师,得戒於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於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於卷末。更多...

“何处人呼应不圆”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