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千古遇知音”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谁知千古遇知音”出自哪首诗?

答案:谁知千古遇知音”出自: 宋代 张九成 《论语绝句 其三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shuí zhī qiān gǔ yù zhī yīn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问题2:“谁知千古遇知音”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谁知千古遇知音”的上一句是: 三月遂忘於肉味 , 诗句拼音为: sān yuè suì wàng wū ròu wèi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问题3:“谁知千古遇知音”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谁知千古遇知音”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谁知千古遇知音”全诗

论语绝句 其三二 (lún yǔ jué jù qí sān èr)

朝代:宋    作者: 张九成

箾韶深寓舜之心,夫子闻之感亦深。
三月遂忘於肉味,谁知千古遇知音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xiāo sháo shēn yù shùn zhī xīn , fū zǐ wén zhī gǎn yì shēn 。
sān yuè suì wàng wū ròu wèi , shuí zhī qiān gǔ yù zhī yīn 。

“谁知千古遇知音”繁体原文

論語絕句 其三二

箾韶深寓舜之心,夫子聞之感亦深。
三月遂忘於肉味,誰知千古遇知音。

“谁知千古遇知音”韵律对照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箾韶深寓舜之心,夫子闻之感亦深。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三月遂忘於肉味,谁知千古遇知音。

“谁知千古遇知音”全诗注音

xiāo sháo shēn yù shùn zhī xīn , fū zǐ wén zhī gǎn yì shēn 。

箾韶深寓舜之心,夫子闻之感亦深。

sān yuè suì wàng wū ròu wèi , shuí zhī qiān gǔ yù zhī yīn 。

三月遂忘於肉味,谁知千古遇知音。

“谁知千古遇知音”全诗翻译

译文:

箾韶的音乐之美蕴含了舜帝的仁心,孔子一听之下也深感其意境。
在三月,他完全忘却了尘世的美食享受,谁能知道他将在后世找到一个真正懂得他音乐的知音。
总结:
这句话表达了箾韶音乐的高深内涵,其中蕴含了舜帝仁心的精神。孔子对箾韶音乐非常感动。三月是指箾韶的音乐如此优美动人,让他忘记了俗世的肉欲享受。这样的音乐,谁能知道在千古之后,会有一个真正懂得欣赏它的知音出现。整句话表达了音乐的美妙与心灵的共鸣。

“谁知千古遇知音”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论语绝句 其三二》是张九成创作的古诗,表达了对儒家经典《论语》的赞美和对知音的渴望。诗中通过描述舜帝传承的深刻道德和孔子对之的感悟,表现了作者对儒家思想的崇敬。同时,诗人通过提到“三月遂忘於肉味”,表现了对儒家修身养性的追求,将物欲置之度外,强调精神的升华。

“谁知千古遇知音”诗句作者张九成介绍:

张九成(一○九二~一一五九),字子韶,自号无垢居士,谪南安後号横浦居士,祖籍开封(今属河南),徙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十四岁爲太学生,始从杨时学。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第一,授镇东军签判。五年,召爲着作佐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四、九○)。六年,迁着作郎(同上书卷九九)。八年,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兼权刑部侍郎(同上书卷一二○、一二一、一二三)。以忤秦桧,出知邵州,未几落职。十三年,谪南安军居住(同上书卷一四九)。桧死,二十六年,起知温州(同上书卷一七一)。二十九年卒,年六十八(同上书卷一八二)。谥文忠。传世有《横浦先生文集》二十卷,另有《尚书说》、《论语说》、《孟子说》等,大多已残佚。事见《横浦先生家传》(附见宋刻《横浦先生文集》),《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三七四有传。 张九成诗,以宋刻《横浦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万历吴惟明刻本(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另从《横浦心传录》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五卷。更多...

“谁知千古遇知音”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