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衮鸣翠浪”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衮衮鸣翠浪”出自哪首诗?

答案:衮衮鸣翠浪”出自: 宋代 楼璹 《耕图二十一首 碌碡》,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gǔn gǔn míng cuì làng ,诗句平仄: 仄仄平仄○

问题2:“衮衮鸣翠浪”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衮衮鸣翠浪”的上一句是: 翩翩转圜枢 , 诗句拼音为: piān piān zhuǎn huán shū ,诗句平仄: 仄仄平仄○

问题3:“衮衮鸣翠浪”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衮衮鸣翠浪”的下一句是: 三春欲尽头 , 诗句拼音为: sān chūn yù jìn tóu ,诗句平仄:○平仄仄平

“衮衮鸣翠浪”全诗

耕图二十一首 碌碡 (gēng tú èr shí yī shǒu liù zhou)

朝代:宋    作者: 楼璹

力田巧机事,利器由心匠。
翩翩转圜枢,衮衮鸣翠浪
三春欲尽头,万顷平如掌。
渐暄牛已喘,长怀丙丞相。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lì tián qiǎo jī shì , lì qì yóu xīn jiàng 。
piān piān zhuǎn huán shū , gǔn gǔn míng cuì làng 。
sān chūn yù jìn tóu , wàn qǐng píng rú zhǎng 。
jiàn xuān niú yǐ chuǎn , cháng huái bǐng chéng xiàng 。

“衮衮鸣翠浪”繁体原文

耕圖二十一首 碌碡

力田巧機事,利器由心匠。
翩翩轉圜樞,衮衮鳴翠浪。
三春欲盡頭,萬頃平如掌。
漸暄牛已喘,長懷丙丞相。

“衮衮鸣翠浪”韵律对照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力田巧机事,利器由心匠。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翩翩转圜枢,衮衮鸣翠浪。

○平仄仄平,仄○平○仄。
三春欲尽头,万顷平如掌。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渐暄牛已喘,长怀丙丞相。

“衮衮鸣翠浪”全诗注音

lì tián qiǎo jī shì , lì qì yóu xīn jiàng 。

力田巧机事,利器由心匠。

piān piān zhuǎn huán shū , gǔn gǔn míng cuì làng 。

翩翩转圜枢,衮衮鸣翠浪。

sān chūn yù jìn tóu , wàn qǐng píng rú zhǎng 。

三春欲尽头,万顷平如掌。

jiàn xuān niú yǐ chuǎn , cháng huái bǐng chéng xiàng 。

渐暄牛已喘,长怀丙丞相。

“衮衮鸣翠浪”全诗翻译

译文:
力田巧机事,利器是由心灵巧匠打造而成的。
翩翩起舞如转动的圆枢,铿锵声响如蓝色的波浪。
三春时节即将结束,广阔如掌心的万顷田野平坦如镜。
渐渐升温,牛群已经开始喘息,丙丞相心怀大志。
总结:这段古文描写了一个巧匠运用心灵巧思打造利器的故事。以细腻的形容词描绘了舞动的景象和平坦的田野,寓意着世间事物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人们也在追求更高远的目标。同时,文中提到了丙丞相,暗示了一位雄心壮志的官员角色。

“衮衮鸣翠浪”总结赏析

赏析:
这首诗《碌碡》出自楼璹的《耕图二十一首》,以描写农事中的碌碡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抒发情感,展现了农耕之美。诗中描写了碌碡的工作场景和农夫的情感。
首先,诗人以“力田巧机事”开篇,强调了农耕是需要巧妙技巧的工作,使读者产生一种尊重农民智慧的感觉。接着,“利器由心匠”这句表明了工具的制作与使用都需要心思和技艺,传达了作者对农具制作的敬意。
诗人通过“翩翩转圜枢,衮衮鸣翠浪”这样的形象描写,将碌碡的工作场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碌碡在农田间像一只飞翔的鸟儿,形象生动。此外,这种生动的描写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农田变得平坦如掌心的场景,用“三春欲尽头,万顷平如掌”表现出了希望和喜悦的情感。这里,农耕与季节相结合,表现出了大自然的周期性和农民对收获的期盼。
最后,诗中提到了“长怀丙丞相”,暗示了作者对于政治的关注和期望。这句话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深意,不仅仅是在歌颂农耕,还带有一种社会意义和情感寄托。

“衮衮鸣翠浪”诗句作者楼璹介绍:

楼璹(一○九○~一一六二),字寿玉,一字国器,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异子。以父任入婺州幕。高宗绍兴初知於潜县,五年(一一三五),通判邵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六)。除行在审计司。爲十五年,福建市舶使,荆湖北路、南路转运使。二十五年,知扬州,兼淮南路转运使(《攻媿集》卷七六《跋扬州伯父耕织图》、《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二十六年,主管台州崇道观,致仕。三十二年卒,年七十三。《宋史翼》卷二○有传。今录诗四十五首。更多...

“衮衮鸣翠浪”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