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逢晴色款柴门”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喜逢晴色款柴门”出自哪首诗?

答案:喜逢晴色款柴门”出自: 宋代 苏轼 《雅安人日次旧韵二首 其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xǐ féng qíng sè kuǎn chái mén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问题2:“喜逢晴色款柴门”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喜逢晴色款柴门”的上一句是: 自赏春光携桂酒 , 诗句拼音为: zì shǎng chūn guāng xié guì jiǔ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问题3:“喜逢晴色款柴门”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喜逢晴色款柴门”的下一句是: 屏间带日金人活 , 诗句拼音为: píng jiān dài rì jīn rén huó ,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喜逢晴色款柴门”全诗

雅安人日次旧韵二首 其二 (yǎ ān rén rì cì jiù yùn èr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似闻高隠在前村,坐膝扶牀戏子孙。
自赏春光携桂酒,喜逢晴色款柴门
屏间带日金人活,头上迎风彩胜翻。
蓬鬓扶疏吾老矣,岂能旧貌改新元。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sì wén gāo yǐn zài qián cūn , zuò xī fú chuáng xì zǐ sūn 。
zì shǎng chūn guāng xié guì jiǔ , xǐ féng qíng sè kuǎn chái mén 。
píng jiān dài rì jīn rén huó , tóu shàng yíng fēng cǎi shèng fān 。
péng bìn fú shū wú lǎo yǐ , qǐ néng jiù mào gǎi xīn yuán 。

“喜逢晴色款柴门”繁体原文

雅安人日次舊韵二首 其二

似聞高隠在前村,坐膝扶牀戲子孫。
自賞春光携桂酒,喜逢晴色款柴門。
屏間带日金人活,頭上迎風綵勝翻。
蓬鬢扶疏吾老矣,豈能舊貌改新元。

“喜逢晴色款柴门”韵律对照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似闻高隠在前村,坐膝扶牀戏子孙。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自赏春光携桂酒,喜逢晴色款柴门。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屏间带日金人活,头上迎风彩胜翻。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蓬鬓扶疏吾老矣,岂能旧貌改新元。

“喜逢晴色款柴门”全诗注音

sì wén gāo yǐn zài qián cūn , zuò xī fú chuáng xì zǐ sūn 。

似闻高隠在前村,坐膝扶牀戏子孙。

zì shǎng chūn guāng xié guì jiǔ , xǐ féng qíng sè kuǎn chái mén 。

自赏春光携桂酒,喜逢晴色款柴门。

píng jiān dài rì jīn rén huó , tóu shàng yíng fēng cǎi shèng fān 。

屏间带日金人活,头上迎风彩胜翻。

péng bìn fú shū wú lǎo yǐ , qǐ néng jiù mào gǎi xīn yuán 。

蓬鬓扶疏吾老矣,岂能旧貌改新元。

“喜逢晴色款柴门”全诗翻译

译文:
似闻高隐在前村,坐膝扶床戏子孙。
仿佛听说高隐居在前面的村子里,他坐在床上抚摸着自己的膝盖,开心地与子孙们嬉戏玩耍。

自赏春光携桂酒,喜逢晴色款柴门。
他自我欣赏着春光,手捧着桂花酒,高兴地迎接着晴朗的天色,亲切地打开柴门。

屏间带日金人活,头上迎风彩胜翻。
他在屏风后面,太阳的光芒透过屏风照在他身上,使他的身姿更加生动活泼。他迎着风,头上的颜色比锦缎还要绚烂。

蓬鬓扶疏吾老矣,岂能旧貌改新元。
蓬松的白发显露出岁月的痕迹,我已经老了。岂能改变自己的旧貌,追求新的风貌呢?



总结:

诗人听说高隐居住在前面的村子,他快乐地与子孙们玩耍,享受着春光和美好的天气。他的形象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生动活泼,但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老去,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外貌。

“喜逢晴色款柴门”总结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的《雅安人日次旧韵二首 其二》。诗人以自然景色和家庭生活为题材,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欣赏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首先,诗人提到了闻到前村高隐的气息,这里可能是指自然环境中的清新空气,也有可能是诗人心中的宁静和愉悦。坐膝扶牀戏子孙,描写了诗人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这是家庭幸福和温馨的场景。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室内赏春光,携桂酒,喜逢晴色,款待客人。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时刻的珍惜,以及对自然界的感慨和赞美。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金人活、彩胜翻等形象描写自己,说明自己已经年老,但仍然精神抖擞,充满活力。最后两句"蓬鬓扶疏吾老矣,岂能旧貌改新元"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外貌改变的感叹,但依然怀揣着一颗年轻的心。

“喜逢晴色款柴门”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喜逢晴色款柴门”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