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怀我师”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东林怀我师”出自哪首诗?

答案:东林怀我师”出自: 唐代 孟浩然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dōng lín huái wǒ shī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平

问题2:“东林怀我师”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东林怀我师”的上一句是: 北土非吾愿 , 诗句拼音为: běi tǔ fēi wú yuàn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平

问题3:“东林怀我师”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东林怀我师”的下一句是: 黄金然桂尽 , 诗句拼音为: huáng jīn rán guì jìn ,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东林怀我师”全诗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qín zhōng gǎn qiū jì yuǎn shàng rén)

朝代:唐    作者: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yī qiū cháng yù wò , sān jìng kǔ wú zī 。
běi tǔ fēi wú yuàn , dōng lín huái wǒ shī 。
huáng jīn rán guì jìn , zhuàng zhì zhú nián shuāi 。
rì xī liáng fēng zhì , wén chán dàn yì bēi 。

“东林怀我师”繁体原文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
北土非吾願,東林懷我師。
黃金然桂盡,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东林怀我师”韵律对照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东林怀我师”全诗注音

yī qiū cháng yù wò , sān jìng kǔ wú zī 。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běi tǔ fēi wú yuàn , dōng lín huái wǒ shī 。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huáng jīn rán guì jìn , zhuàng zhì zhú nián shuāi 。

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

rì xī liáng fēng zhì , wén chán dàn yì bēi 。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东林怀我师”全诗翻译

译文:
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
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
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

注释:
⑴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事迹未详。
⑵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语出《晋书·谢鲲传》。
⑶三径:《三辅决录》卷一谓“蒋翊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便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
⑷东林:指庐山东林寺,这里借指远上人所在的寺院。
⑸黄金燃桂尽:《战国策·楚策三》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这里喻处境窘困。燃桂:烧贵如桂枝的柴。
⑹闻蝉:听蝉鸣能引起人悲秋之感。卢思道《听鸣蝉篇》有“听鸣蝉,此听悲无极”。


“东林怀我师”总结赏析

鉴赏: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第一联从正面写“所欲”。作者的所欲,原本为隐逸;但诗中不用隐逸而用“一丘”、“三径”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用形象以表明隐逸思想,是颇为自然的。然而“苦无资”三字却又和作者所欲发生了矛盾,透露出他穷困潦倒的景况。

  “北土非吾愿”,是从反面写“不欲”。“北土”指“秦中”,亦即京城长安,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这里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表明了不愿做官的思想。因而,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山东林寺的高僧来了。“东林怀我师”是虚写,一个“怀”字,表明了对“我师”的尊敬与爱戴,暗示追求隐逸的思想,并紧扣诗题中的“寄远上人”。这二句,用“北士”以对“东林”,用“非吾愿”以对“怀我师”,对偶相当工稳。同时正反相对,相得益彰,更能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进而抒写自己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意的灰懒。对偶不求工稳,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这正是所谓“上下相须,自然成对”(《文心雕龙·丽辞》)。

  七句写“凉风”,八句写“蝉鸣”。这些景物,表现出秋天的景象。凉风瑟瑟,蝉鸣嘶嘶,很容易使人产生哀伤的情绪。再加以作者身居北土,旅况艰难,官场失意,呼吁无门,所以会感到“益悲”。

  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感情的难以抒发,在于抽象。诗人常借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描写以抒发感情;表达感情的词语,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诗却一反这种通常的写法。对“一丘”称“欲”,对“无资”称“苦”;对“北土”则表示“非吾愿”,思“东林”于是“怀我师”;求仕进而不能,这使得作者的壮志衰颓;流落秦中,穷愁潦倒;感受到凉风、听到蝉声而“益悲”。这种写法,有如画中白描,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而读者读来并不感到抽象,反而显得诗人的率真和诗风的明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第一次到长安应举不中、滞留至秋天时,即开元十五年(727)至开元十七年(729)间。科举考试,在春天举行,落榜后不离开长安,一般是准备来年再考。孟浩然未必没有这样的打算。但秋天到来时,他在长安待不下去了,就写了这首诗寄给远方友人远上人,抒发悲怀。

“东林怀我师”诗句作者孟浩然介绍: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於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爲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爲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爲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爲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爲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更多...

“东林怀我师”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