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往行通今古”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前言往行通今古”出自哪首诗?

答案:前言往行通今古”出自: 宋代 苏颂 《仆射文庄高公挽辞二首 其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qián yán wǎng xíng tōng jīn gǔ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问题2:“前言往行通今古”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前言往行通今古”的上一句是: 平津儒者仕三公 , 诗句拼音为: píng jīn rú zhě shì sān gōng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问题3:“前言往行通今古”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前言往行通今古”的下一句是: 素节清规壹始终 , 诗句拼音为: sù jié qīng guī yī shǐ zhōng ,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前言往行通今古”全诗

仆射文庄高公挽辞二首 其二 (pú shè wén zhuāng gāo gōng wǎn cí èr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苏颂

宠禄功名孰与同,平津儒者仕三公。
前言往行通今古,素节清规壹始终。
岩庙犹传风采盛,燕堂俄怆笑谈空。
从来操尚人知少,独有遗思在圣衷。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hǒng lù gōng míng shú yǔ tóng , píng jīn rú zhě shì sān gōng 。
qián yán wǎng xíng tōng jīn gǔ , sù jié qīng guī yī shǐ zhōng 。
yán miào yóu chuán fēng cǎi shèng , yàn táng é chuàng xiào tán kōng 。
cóng lái cāo shàng rén zhī shǎo , dú yǒu yí sī zài shèng zhōng 。

“前言往行通今古”繁体原文

僕射文莊高公挽辭二首 其二

寵祿功名孰與同,平津儒者仕三公。
前言往行通今古,素節清規壹始終。
巖廟猶傳風采盛,燕堂俄愴笑談空。
從來操尚人知少,獨有遺思在聖衷。

“前言往行通今古”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宠禄功名孰与同,平津儒者仕三公。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前言往行通今古,素节清规壹始终。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岩庙犹传风采盛,燕堂俄怆笑谈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来操尚人知少,独有遗思在圣衷。

“前言往行通今古”全诗注音

chǒng lù gōng míng shú yǔ tóng , píng jīn rú zhě shì sān gōng 。

宠禄功名孰与同,平津儒者仕三公。

qián yán wǎng xíng tōng jīn gǔ , sù jié qīng guī yī shǐ zhōng 。

前言往行通今古,素节清规壹始终。

yán miào yóu chuán fēng cǎi shèng , yàn táng é chuàng xiào tán kōng 。

岩庙犹传风采盛,燕堂俄怆笑谈空。

cóng lái cāo shàng rén zhī shǎo , dú yǒu yí sī zài shèng zhōng 。

从来操尚人知少,独有遗思在圣衷。

“前言往行通今古”全诗翻译

译文:
宠爱、荣华、功名,这些与仁爱、德行相较,哪一个更重要?在平津之地,儒者们纷纷担任三公重要职位,显现出他们的威望和影响。
文章开篇,回顾过去和现在,通晓古今,他们保持着素节、清规,始终如一。
即使在岩庙这样的僻地,依然传颂着他们的风采和杰出才干,而在燕堂这样的殿堂上,却怅然若失,谈笑之间,感叹虚空徒有。
历史上从来德行高洁的人是众所周知的不多,只有他们的遗思才在圣贤之心中流传久远。

“前言往行通今古”总结赏析

这首诗《仆射文庄高公挽辞二首 其二》是苏颂所作,表达了对仆射文庄高公的赞颂和怀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可以归类为赞美诗。它以崇高的语言和情感,表达了对文庄高公的深切敬意和思念之情。诗人首先提到了宠禄和功名,询问它们与文庄高公的儒者之道相比,究竟孰优孰劣。这一问题凸显了诗人对儒家价值观的尊崇,认为清规和素节才是真正重要的。
接着,诗人提到了文庄高公的前言和行事,强调了他的言行之通达,不仅通今亦通古,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这也突显出他对高公的佩服之情。
诗中还提到了高公的岩庙和燕堂,这些地方似乎是高公的居所或活动场所,用以展示他的风采和智慧。然而,最后两句提到了笑谈空和遗思在圣衷,暗示着高公已经去世,留下了珍贵的思想和精神遗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表达了对高公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同时强调了清规和素节的价值。这是一首富有文化内涵的赞美诗。

“前言往行通今古”诗句作者苏颂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佑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佑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台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复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於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更多...

“前言往行通今古”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