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此中寻洞府”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不向此中寻洞府”出自哪首诗?

答案:不向此中寻洞府”出自: 宋代 邵雍 《十三日游上寺及黄涧 其一》,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bù xiàng cǐ zhōng xún dòng fǔ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问题2:“不向此中寻洞府”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不向此中寻洞府”的上一句是: 未了僧家是俗家 , 诗句拼音为: wèi liǎo sēng jiā shì sú jiā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问题3:“不向此中寻洞府”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不向此中寻洞府”的下一句是: 更於何处觅城花 , 诗句拼音为: gèng wū hé chù mì chéng huā ,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不向此中寻洞府”全诗

十三日游上寺及黄涧 其一 (shí sān rì yóu shàng sì jí huáng jiàn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邵雍

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
不向此中寻洞府,更於何处觅城花。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néng xiū chén jìng wèi zhēn jìng , wèi liǎo sēng jiā shì sú jiā 。
bù xiàng cǐ zhōng xún dòng fǔ , gèng wū hé chù mì chéng huā 。

“不向此中寻洞府”繁体原文

十三日遊上寺及黄澗 其一

能休塵境爲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
不向此中尋洞府,更於何處覓城花。

“不向此中寻洞府”韵律对照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不向此中寻洞府,更於何处觅城花。

“不向此中寻洞府”全诗注音

néng xiū chén jìng wèi zhēn jìng , wèi liǎo sēng jiā shì sú jiā 。

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

bù xiàng cǐ zhōng xún dòng fǔ , gèng wū hé chù mì chéng huā 。

不向此中寻洞府,更於何处觅城花。

“不向此中寻洞府”全诗翻译

译文:
能够休息远离尘嚣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净土,而不是僧侣们所说的世俗家庭。
不要在这里寻找仙境,还要去哪里才能找到城市中的繁花盛景呢?



总结:

诗人表达了对僧家和世俗家庭的思考和选择。他认为真正的净土并不在僧侣所追求的修行之中,而是在远离尘嚣的地方。他质疑了僧侣们的观念,并提出了在城市中寻找美好事物的疑问。整体而言,诗人表达了对世俗与出世之间的思考和矛盾。

“不向此中寻洞府”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十三日游上寺及黄涧 其一》是邵雍的作品,表达了游览寺庙和黄涧的心境。诗人表现出对尘世的烦扰,渴望寻找真正的宁静之地。下文可分为两个部分来赏析:
第一部分,诗人谈及休息尘世,寻找真境。他感到现实生活的纷扰让人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而僧侣的生活也并非完全摆脱了俗世的纷扰。这部分强调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对世俗生活的不满。
第二部分,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何处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美丽。他似乎在思考寺庙和城市的对比,暗示了寺庙可能是寻找内心宁静和美的好去处。这部分突出了对自然和宗教场所的向往。

“不向此中寻洞府”诗句作者邵雍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佑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更多...

“不向此中寻洞府”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