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丧士失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道丧士失己”出自哪首诗?

答案:道丧士失己”出自: 宋代 苏轼 《和陶饮酒二十首 其三》,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dào sàng shì shī jǐ ,诗句平仄: 仄○仄仄仄

问题2:“道丧士失己”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道丧士失己”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道丧士失己”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道丧士失己”的下一句是: 出语辄不情 , 诗句拼音为: chū yǔ zhé bù qíng ,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道丧士失己”全诗

和陶饮酒二十首 其三 (hé táo yǐn jiǔ èr shí shǒu qí sān)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
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
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身如受风竹,掩冉衆叶惊。
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dào sàng shì shī jǐ , chū yǔ zhé bù qíng 。
jiāng zuǒ fēng liú rén , zuì zhōng yì qiú míng 。
yuān míng dú qīng zhēn , tán xiào dé cǐ shēng 。
shēn rú shòu fēng zhú , yǎn rǎn zhòng yè jīng 。
fǔ yǎng gè yǒu tài , dé jiǔ shī zì chéng 。

“道丧士失己”繁体原文

和陶飲酒二十首 其三

道喪士失己,出語輒不情。
江左風流人,醉中亦求名。
淵明獨清真,談笑得此生。
身如受風竹,掩冉衆葉驚。
俯仰各有態,得酒詩自成。

“道丧士失己”韵律对照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
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
身如受风竹,掩冉衆叶惊。

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

“道丧士失己”全诗注音

dào sàng shì shī jǐ , chū yǔ zhé bù qíng 。

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

jiāng zuǒ fēng liú rén , zuì zhōng yì qiú míng 。

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

yuān míng dú qīng zhēn , tán xiào dé cǐ shēng 。

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shēn rú shòu fēng zhú , yǎn rǎn zhòng yè jīng 。

身如受风竹,掩冉衆叶惊。

fǔ yǎng gè yǒu tài , dé jiǔ shī zì chéng 。

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

“道丧士失己”全诗翻译

译文:
道丧士失己,出言时总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悲伤。
江左地区风流的人物,即使在醉酒时也追求名声和成就。
渊明独自保持着内心的清纯和真实,谈笑之间过得悠然自得。
他的身躯就像受风的竹子,轻盈而自在,掩藏在人群中叶子都会因他的飘逸而惊动。
无论是俯视或仰望,他都保持着独特的风采,得酒后创作的诗篇自然流畅而成就非凡。

全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社交场合中表现的形态和内心的感受。他因道义的丧失而迷失了自我,话语间无法表现真情实感。然而,他又是江左地区风流人物,追求名声和成就,即使在醉酒时也不忘追求。与此同时,他的内心却保持着清真,谈笑自若,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他的风姿独特如受风的竹子,俯仰间展现出不同的姿态,酒后更能激发他创作出优美的诗篇。整首诗通过对这位士人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道丧士失己”总结赏析

赏析:这是苏轼创作的《和陶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三首。诗中描述了陶渊明与苏轼一同饮酒的场景,表现出了酒后的豁达与淡定。
首节描写陶渊明道丧士失己,语言不再情感真切。这里以陶渊明为反面教材,强调了苏轼的风流与求名之心。
第二节提到江左风流人,即苏轼自己,他酒后依然渴望成名,显示了他的坚韧与追求。
第三节以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赞美了陶渊明的清真和坦然。这种清真和坦然与苏轼的追求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节通过生动的比喻,以身如受风竹,掩冉衆叶惊,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描绘了醉酒后人物的形态与心境,展示了酒后的豁达和自然。

“道丧士失己”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道丧士失己”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