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问箨龙儿”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与问箨龙儿”出自哪首诗?

答案:与问箨龙儿”出自: 宋代 苏轼 《器之好谈禅不喜游山山中笋出戏语器之可同参玉版长老作此诗》,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yǔ wèn tuò lóng ér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

问题2:“与问箨龙儿”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与问箨龙儿”的上一句是: 聊凭柏树子 , 诗句拼音为: liáo píng bǎi shù zǐ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

问题3:“与问箨龙儿”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与问箨龙儿”的下一句是: 瓦砾犹能说 , 诗句拼音为: wǎ lì yóu néng shuō ,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与问箨龙儿”全诗

器之好谈禅不喜游山山中笋出戏语器之可同参玉版长老作此诗 (qì zhī hǎo tán chán bù xǐ yóu shān shān zhōng sǔn chū xì yǔ qì zhī kě tóng cān yù bǎn zhǎng lǎo zuò cǐ shī)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丛林真百丈,法嗣有横枝。
不怕石头路,来参玉版师。
聊凭柏树子,与问箨龙儿
瓦砾犹能说,此君那不知。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cóng lín zhēn bǎi zhàng , fǎ sì yǒu héng zhī 。
bù pà shí tou lù , lái cān yù bǎn shī 。
liáo píng bǎi shù zǐ , yǔ wèn tuò lóng ér 。
wǎ lì yóu néng shuō , cǐ jūn nà bù zhī 。

“与问箨龙儿”繁体原文

器之好談禪不喜遊山山中筍出戲語器之可同參玉版長老作此詩

叢林真百丈,法嗣有橫枝。
不怕石頭路,來參玉版師。
聊憑柏樹子,與問籜龍兒。
瓦礫猶能說,此君那不知。

“与问箨龙儿”韵律对照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丛林真百丈,法嗣有横枝。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不怕石头路,来参玉版师。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聊凭柏树子,与问箨龙儿。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瓦砾犹能说,此君那不知。

“与问箨龙儿”全诗注音

cóng lín zhēn bǎi zhàng , fǎ sì yǒu héng zhī 。

丛林真百丈,法嗣有横枝。

bù pà shí tou lù , lái cān yù bǎn shī 。

不怕石头路,来参玉版师。

liáo píng bǎi shù zǐ , yǔ wèn tuò lóng ér 。

聊凭柏树子,与问箨龙儿。

wǎ lì yóu néng shuō , cǐ jūn nà bù zhī 。

瓦砾犹能说,此君那不知。

“与问箨龙儿”全诗翻译

译文:
丛林茂密高达百丈,法嗣传承分出横枝。
不畏崎岖石头路,前来拜见玉版师。
随意倚靠柏树下,向他询问箨龙儿。
瓦砾哪怕堆积不堪,也能述说其中事,但这位贤者却无从了解。



总结:

诗人前往丛林参拜一位法嗣(传承法教的继承者),走过崎岖的石头路也毫不畏惧。在丛林中,他与柏树下的子弟箨龙进行闲谈。诗中透露出这位箨龙并非常人,尽管瓦砾能言,但箨龙的境界却超越凡俗之人。

“与问箨龙儿”总结赏析

这首诗似乎是苏轼在游览山中时所作,旨在表达他对佛法的向往和对玉版长老的尊敬。以下是赏析:
在这首诗中,苏轼以自然环境为背景,展现了他对佛法的崇敬之情。首先,他提到"丛林真百丈",这里的"丛林"指的是山林,"百丈"则可能指的是一个佛教寺庙的名字或高僧的尊号,这表明他正在前往佛寺拜访长老。作者之所以要前往丛林,是因为"法嗣有横枝",意思是这里有佛法的传承,有着法脉的延续。
接着,苏轼提到"不怕石头路",这表现了他对前行路途的勇气和坚持,他愿意克服一切困难来寻求佛法的指导。"来参玉版师"中的"玉版"可能是指佛经,而"师"则指代长老,表明他前往丛林是为了向长老学习佛法。
在下一节,他提到"聊凭柏树子",这里的"柏树子"可能指的是山中的青松,表示他在山林中与自然相伴,与"箨龙儿"(竹子)进行了对话。这种自然的对话可能有助于他的冥想和领悟。
最后两句"瓦砾犹能说,此君那不知"则表现了苏轼对长老的尊敬。长老即使坐在荒凉的地方,也能够发出深刻的教诲,而苏轼自己却感到自己的理解有限,不足以领悟其中的深意。

“与问箨龙儿”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与问箨龙儿”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