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须察地以安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次须察地以安民”出自哪首诗?

答案:次须察地以安民”出自: 宋代 张伯端 《绝句六十四首 其二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cì xū chá dì yǐ ān mín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问题2:“次须察地以安民”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次须察地以安民”的上一句是: 先且观天明五贼 , 诗句拼音为:xiān qiě guān tiān míng wǔ zéi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问题3:“次须察地以安民”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次须察地以安民”的下一句是: 民安国富方求战 , 诗句拼音为: mín ān guó fù fāng qiú zhàn ,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次须察地以安民”全诗

绝句六十四首 其二二 (jué jù liù shí sì shǒu qí èr èr)

朝代:宋    作者: 张伯端

先且观天明五贼,次须察地以安民
民安国富方求战,战罢方能见圣君。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xiān qiě guān tiān míng wǔ zéi , cì xū chá dì yǐ ān mín 。
mín ān guó fù fāng qiú zhàn , zhàn bà fāng néng jiàn shèng jūn 。

“次须察地以安民”繁体原文

絕句六十四首 其二二

先且觀天明五賊,次須察地以安民。
民安國富方求戰,戰罷方能見聖君。

“次须察地以安民”韵律对照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先且观天明五贼,次须察地以安民。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民安国富方求战,战罢方能见圣君。

“次须察地以安民”全诗注音

xiān qiě guān tiān míng wǔ zéi , cì xū chá dì yǐ ān mín 。

先且观天明五贼,次须察地以安民。

mín ān guó fù fāng qiú zhàn , zhàn bà fāng néng jiàn shèng jūn 。

民安国富方求战,战罢方能见圣君。

“次须察地以安民”全诗翻译

译文:
先要观察天象,看清五方面的盗贼情况,然后再仔细察看地势,以保障百姓安居乐业。只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裕了,才能考虑开展战争。而战争结束后,才能见到贤明的君主。



总结:

这段话强调了在采取行动之前,必须先审慎观察天象和地势,保障百姓的安宁和国家的富裕,而战争应作为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只有在和平与繁荣的基础上,才能见到明智的君主。

“次须察地以安民”总结赏析

《绝句六十四首 其二二》是张伯端的一首诗。这首诗的主题是政治和国家安宁。以下是赏析:
这首诗在古代中国的政治背景下产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稳定和君主治理的关切。诗中提到了"天明五贼",这可能指的是国家面临的外部威胁或困境。诗人呼吁先观察天象,以了解这些威胁的来临。接着,他提到了"察地以安民",强调了国家内部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至关重要。
诗人认为,只有当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才能够迎战外敌。战争只有在内部安宁的基础上才能取得胜利。最后两句"战罢方能见圣君"表明,只有在战争胜利之后,国家的领导者才能真正展现出他们的圣明和治理能力。

“次须察地以安民”诗句作者张伯端介绍:

张伯端,字平叔,後改名用诚,号紫阳真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少好学,游历四方。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应陆诜辟爲四川节度制置使安抚司参议。传说曾遇异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秘。八年,着《悟真篇》八十一章(《悟真篇》自序)。元丰中留偈而逝。事见《悟真篇注疏》附《直指详说·张真人本末》。《嘉定赤城志》卷三五有传。 张伯端诗,以影印明正统刊《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修真十书·悟真篇》五卷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悟真篇注疏》(简称注疏本),《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简称拾遗),编爲三卷。更多...

“次须察地以安民”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