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波无去踪”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沧波无去踪”出自哪首诗?

答案:沧波无去踪”出自: 宋代 梅尧臣 《送达观禅师归隠静寺古律二首 其二》,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cāng bō wú qù zōng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平

问题2:“沧波无去踪”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沧波无去踪”的上一句是: 且莫似杯渡 , 诗句拼音为: qiě mò sì bēi dù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平

问题3:“沧波无去踪”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沧波无去踪”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沧波无去踪”全诗

送达观禅师归隠静寺古律二首 其二 (sòng dá guān chán shī guī yǐn jìng sì gǔ lǜ èr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梅尧臣

栗林霜下熟,归摘御穷冬。
带月涉溪水,过山闻寺钟。
未嫌云衲湿,已喜野人逢。
且莫似杯渡,沧波无去踪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lì lín shuāng xià shú , guī zhāi yù qióng dōng 。
dài yuè shè xī shuǐ , guò shān wén sì zhōng 。
wèi xián yún nà shī , yǐ xǐ yě rén féng 。
qiě mò sì bēi dù , cāng bō wú qù zōng 。

“沧波无去踪”繁体原文

送達觀禪師歸隠靜寺古律二首 其二

栗林霜下熟,歸摘禦窮冬。
带月涉溪水,過山聞寺鐘。
未嫌雲衲溼,已喜野人逢。
且莫似杯渡,滄波無去蹤。

“沧波无去踪”韵律对照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栗林霜下熟,归摘御穷冬。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带月涉溪水,过山闻寺钟。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未嫌云衲湿,已喜野人逢。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且莫似杯渡,沧波无去踪。

“沧波无去踪”全诗注音

lì lín shuāng xià shú , guī zhāi yù qióng dōng 。

栗林霜下熟,归摘御穷冬。

dài yuè shè xī shuǐ , guò shān wén sì zhōng 。

带月涉溪水,过山闻寺钟。

wèi xián yún nà shī , yǐ xǐ yě rén féng 。

未嫌云衲湿,已喜野人逢。

qiě mò sì bēi dù , cāng bō wú qù zōng 。

且莫似杯渡,沧波无去踪。

“沧波无去踪”全诗翻译

译文:
栗林中霜已经下得很厚,我归来摘取这冬季珍贵的果实。带着皎洁的月光踏过溪水,穿过山岭时听到了远处寺庙的钟声。虽然身上的僧袍已经被雾气湿透,但我却因为遇见了野外的人而感到欣喜。此刻,不要急于渡过那杯中的波浪,因为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


全诗概括:诗人在栗林中冬日采摘成熟的果实时,经过山水之间,聆听寺庙钟声,感叹云衲湿身却喜欢与野外的人相遇。最后,诗人以渡杯中波浪的比喻,表达了对时光的淡然态度。

“沧波无去踪”总结赏析

这首诗《送达观禅师归隠静寺古律二首 其二》是梅尧臣创作的,属于古律诗。诗意表达了送别禅师达观,他回归静寺的场景,以及对自然景色和禅师归隐的赞美之情。
诗中首先描写了栗林已经结满霜,意味着已经到了深秋时节,这是送别的背景之一。接着,诗人描述禅师摘取了这寒冷冬天的果实,意味着他在枯寂的季节中能够获得满足,表达出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在诗的第三句,诗人通过“带月涉溪水”的描写,传达了禅师回归的画面,溪水倒映着明亮的月光,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层宁静和神秘感。而寺庙的钟声在山间回响,为诗句增添了一份宗教色彩和庄严感。
接下来的两句“未嫌云衲湿,已喜野人逢”,表达了诗人对禅师坚韧不拔的敬佩之情。禅师虽然面临困苦,但他却不因云衲湿而抱怨,反而高兴地迎接野外的友人,这展现了禅师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且莫似杯渡,沧波无去踪”,意味着禅师的归隐之路不同于世俗之人,他的修行是深邃而超越尘世的。诗中充满了对禅师的敬佩和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清修之风。

“沧波无去踪”诗句作者梅尧臣介绍:

本卷作于皇佑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冲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更多...

“沧波无去踪”相关诗句: